[实用新型]一种差速器壳体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9562.8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1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泽杰;苏乐乐;林方军;王国元;张浩谦;隋景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40 | 分类号: | F16H48/4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曲显荣;矫智兰 |
地址: | 265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差速器 壳体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桥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差速器壳体总成。
背景技术:
普通差速器壳体在设计时分为差速器左壳和右壳,目前市场上所出现的差速器壳体均为左壳和右壳分开对半设计,且从动齿轮与左壳通过螺栓连接。差速器壳体的球面分半加工,造成其球面中心线位置不确定,经常会出现误差,十字轴孔的四个孔垂直度和对称度超差,这样在装配行星齿轮垫片时,垫片规格多,不宜调整;同时因为球面中心线位置的不确定,也造成了从动齿轮安装面到球面中心线的距离不确定,从而造成从动齿轮安装精度降低,影响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情况的调整,降低的生产效率。而且因为中心线的偏移,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在运动过程中,速率不均匀,导致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咬死和行星齿轮碎裂故障经常发生。普通差速器壳体分半设计,要求左右一对一配对后才能组成差速器壳体总成,在出现故障时,必须更换整个差速器壳体总成才行,不能做到差速器壳体的互换。同时差速器壳体为了提高自身的强度,常常被设计成较为密闭的空间,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啮合以及齿轮和垫片之间磨损所形成的铁屑吸附在差速器壳体内部,难以排出,这也是造成差速器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差速器壳体总成,主要解决现有的差速器壳体易损坏及更换时需整体更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差速器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由左差速器壳体、右差速器壳体以及固定罩组成,所述左差速器壳体与从动齿轮以及滑动啮合套端面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右差速器壳体空心内侧壁上设有一球面;右差速器壳内横向和纵向分别设有一用于安装十字轴的孔,横向的十字轴孔和纵向的十字轴孔轴线垂直相交,右差速器壳内设平行于轴线方向的油槽,右差速器壳上设固定罩;左差速器壳体和右差速器壳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壳体总成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在右差速器壳体空心内侧壁上设有一球面,将球面做为一个整体,同时加工,消除球径中心出现偏移和误差的问题,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消除因球径中心偏移造成的市场质量故障,可实现差速器壳体的互换;2、十字轴孔为一次性加工完成,保证了产品要求的垂直度和对称度要求,同时省去了用螺栓拧紧后的再加工和两次装夹所引起的误差,这样就节省了加工工时,也省去了人力、物力和机床设备的投入;3、左差速器壳体与从动齿轮以及滑动啮合套端面齿为一体式结构,节省了从动齿轮安装面的加工,使从动齿轮的安装更加精准,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情况的调整节省了时间,同时增强了从动齿轮的强度;4、左差速器壳内有平行有轴线方向的油槽,油槽作用就是可以使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啮合以及齿轮和垫片之间磨损所形成的铁屑及时排出壳体,保证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的正常运转;5、因其球面和十字轴孔均为整体一次加工,不必像普通差速器壳的左右壳配对后使用,当差速器出现质量问题货市场故障时,可以直接更换左壳或右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节约了整体跟换的成本浪费的存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见图1,根据设计要求加工制成左差速器壳体1、右差速器壳体4和固定罩9,将左差速器壳体1与从动齿轮2以及滑动啮合套端面齿3加工为一体式结构;右差速器壳体4的空心内侧壁有球面5,在右差速器壳体4内横向和纵向分别有一用于安装十字轴的孔,横向的十字轴孔6和纵向的十字轴孔7轴线垂直相交,在右差速器壳体4内平行于轴线方向加工油槽8,在右差速器壳体4上安装固定罩9;最后将左差速器壳体1与右差速器壳体4通过螺栓10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壳体总成,加工时,左差速器壳体做为一个整体加工,可以十分精确的控制从动齿轮安装距,为了调整齿轮啮合精度节省时间;右差速器壳体内的球5做为一个整体同时加工,并设置在右差速器壳体内,清除了球径中心线出现偏移和误差的问题,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十字轴孔为一次性加工完成,保证了产品要求的垂直度和对称度的要求,同时省去了用螺栓拧紧后的再加工和两次装夹所引起的误差,这样就节省了加工工时,也省去了人力和物力以及机床设备的投入,节约了加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95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去活化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原生硫化铜矿高温生物堆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