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壳进气法兰综合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1696.3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1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芮晓霞;李文轩;张振夫;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南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G01B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陆明耀 |
地址: | 213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壳进气 法兰 综合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涡轮增压系统中涡轮壳体的进气法兰的综合检测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检测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涡轮增压系统中涡轮壳体的进气法兰作为连接发动机排气管的接口,为保证增压器功能的有效,需要保证进入涡壳的气体不受阻碍,即保证涡壳进气法兰与排气管的接口位置一致,以使气体流通顺畅。要确认涡壳进气法兰与排气管的接口位置是否一致,需要使涡壳进气法兰上的装配孔与进气孔之间的位置准确。目前,检测装配孔相对于进气孔的位置通过测量装配孔到外轮廓的尺寸偏差,来确认装配孔是否偏置,如此测量方法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 铸件外模与泥芯之间在配箱时存在偏差,造成测量误差大;
2. 涡壳法兰外轮廓存在分型位置,分型及打磨的偏差会造成测量误差;
3. 至少需要测量4个数值,并进行两两相减才能得出两个方向上的偏差值,测量过程不直观;
4. 在遇到多进气孔的特殊结构涡壳时,检测计算多而杂,因此,目前只有用于单进气孔法兰涡壳上检测装配孔之间相对位置是否准确的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涡壳进气法兰综合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涡壳进气法兰综合检测装置,所述涡壳进气法兰上包括至少2个的装配孔和至少2个的进气孔,包括一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垂直向下地设有至少2个的与所述装配孔相对应的定位销,每个所述定位销,上分别可拆卸地轴向间隙配合有一销套,所述销套的外轮廓与所述装配孔的背面的内轮廓相适配;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至少2个的与所述进气孔相对应的通孔。
优选的,上述的涡壳进气法兰综合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至少2个的与所述装配孔相对应的销孔,每个所述销孔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定位销过盈配合。过赢配合的方式简单,并且不会存在如焊接、铆接等方式带来的对定位板变形的影响。
优选的,上述的涡壳进气法兰综合检测装置,其中:还包括一内轮廓测棒,用于测定所述进气孔的内轮廓与定位板上通孔的内轮廓之间的偏差。如不使用内轮廓测棒,目视无法准确确定偏差界限附近的量。
优选的,上述的涡壳进气法兰综合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内轮廓测棒为一圆柱形的棒体。
优选的,上述的涡壳进气法兰综合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内轮廓测棒的测量端延伸为一圆锥体。圆锥体的形状可以避免与通孔干涉,以及便于观测测量位置。
优选的,上述的涡壳进气法兰综合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内轮廓测棒依次由圆柱形的内轮廓测棒下端,圆锥形的内轮廓测棒中部和圆柱形的内轮廓测棒上端三部分组成。
优选的,上述的涡壳进气法兰综合检测装置,其中:还包括一外轮廓测棒,用于测定所述涡壳进气法兰的外轮廓相对于定位板外轮廓的偏差值。如不使用外轮廓测棒,目视无法准确确定偏差界限附近的量。
优选的,上述的涡壳进气法兰综合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外轮廓测棒为一圆柱形的棒体。
优选的,上述的涡壳进气法兰综合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外轮廓测棒的测量端的径向截面上具有一直角缺口。直角缺口空出了与定位板高度的位置,以避免干涉,方便测量,且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
优选的,上述的涡壳进气法兰综合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外轮廓测棒依次由圆柱形的外轮廓测棒下端,圆锥形的外轮廓测棒中部和圆柱形的外轮廓测棒上端三部分组成,所述外轮廓测棒上靠近所述外轮廓测棒下端的一端的径向截面上具有所述直角缺口。
优选的,上述的涡壳进气法兰综合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定位销的末端为一具有弹性的球形头。球形头的设置可防止磕碰伤。
优选的,上述的涡壳进气法兰综合检测装置,其中:所述通孔的上部开有倒角。倒角的设置可使内轮廓测棒使用时便于观察,及使内轮廓测棒的测量端易于加工。
优选的,上述的涡壳进气法兰综合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板为一随形定位板,所述随形定位板的外轮廓与所述涡壳进气法兰的外轮廓相适配。由此可以测量装配后涡壳外轮廓尺寸是否影响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南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南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16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尺寸检测夹具
- 下一篇:一种风压式双仓风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