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棒类线材连续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2561.9 | 申请日: | 2012-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0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于润桥;安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昌纳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0 | 分类号: | F17D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材 连续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棒类线材性能检测装置。具体说,是用来检测各种管道、棒材有无缺陷的在线检测装置,尤其适用于对油田的连续管性能进行连续、在线检测。
背景技术
在石化领域都知道,连续管已广泛应用于钻井作业和油井维修中。在油田的钻井作业和油井维修过程中,连续管会遭受腐蚀和机械损伤。随着这些损伤的积累,会导致连续管承压能力的下降。严重时,连续管会发生爆裂,酿成灾难性事故。另外,连续管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小孔和焊缝等制造缺陷。因此,在出厂前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连续管的性能进行检测,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目前,用来对物体进行无损检测的仪器主要有超声探伤仪、射线探伤仪和涡流探伤仪几种。其中的超声探伤仪仅适合于具有较厚工件的检测,而且其检测工件的长度也有特定的要求,无法对连续管进行在线、连续、快速检测。射线探伤仪主要适用于检测机加工工件内部有无缺陷或细小裂纹,但是射线对人体或环境有损害,严重时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涡流探伤仪只能检测金属材质物体,无法对非金属物体进行检测。另外,利用上述三种探伤仪对物体进行检测,只能在特点环境中进行,如超声探伤仪、涡流探伤仪通常仅能在室内使用,射线探伤仪通常需要在封闭环境内使用等,不能对长度较长的连续管之类的管/棒类线材进行在线、在线、连续、快速检测。由于不能对长度较长的连续管之类的管/棒类线材进行在线、在线、连续、快速检测,难以避免事故的发生。迄今为止,也未见到有过有关连续管在线检测的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管/棒类线材连续检测装置。采用这种管/棒类线材连续检测装置,可对长度较长的连续管之类的管/棒类线材进行在线、连续、快速检测,能快速、准确发现连续管之类的管/棒类线材中存在的缺陷,避免事故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管/棒类线材连续检测装置包括探头和控制器,其特点是还包括两个板状圆环,两板状圆环相平行,板状圆环的四周间均布有第一板条,第一板条两端分别与板状圆环相连。第一板条内侧有至少三个可进行径向滑动的滑架,第一板条上有径向螺孔,螺孔内有调节螺栓。滑架内侧壁的两头均有滚轮,两滚轮间的滑架上有径向孔,径向孔内有探头,所述探头借助电缆与控制器相连。其中,一个板状圆环外面固定有支架,支架上有可沿板状圆环进行径向移动的滑块,滑块内侧有轴向槽,轴向槽内有光编轮。滑块上有径向孔,径向孔内有光栅编码器,所述光栅编码器借助电缆与控制器相连。
其中,所述板状圆环均含有两个半圆环,两半圆环的一端借助销轴铰接在一起,两半圆环的另一端有外凸台,其中,两外凸台上分别有孔和螺孔,二者间通过螺钉连为一体。
所述滑架为长方形框,该长方形框含有U形框,所述U形框的口部两端连有第二板条;所述第二板条上有螺孔,该螺孔与所述第一板条上的径向螺孔相对应,所述调节螺栓的前端旋入第二板条上的螺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U形框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板条间连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上有孔,所述U形框的两端有螺孔,所述第二板条的两端均有横向孔,第二板条的两端与U形框两端间分别借助螺钉和所述减震块连接在一起。
为便于安装滚轮,滑架内侧壁的两头均有轴向槽,该轴向槽的纵向中心线与所述板状圆环的轴向平行。所述轴向槽的两个槽壁间连有轮轴,所述滚轮安装在该轮轴上。
为便于滑块进行径向移动,一个板状圆环外面有径向滑槽,所述滑块处于径向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滚轮和光编轮的外边沿包有胶层。
为便于滑架沿板状圆环进行径向滑动,所述两板状圆环的相邻面圆周方向上均布有至少三个径向滑槽,所述滑架两端均处于两板状圆环邻面的径向滑槽内。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昌纳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昌纳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25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