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架空地线防振锤复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2878.2 | 申请日: | 2012-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9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孙灿旭;刘江绍;杨中朝;郭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川县电业局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林志坚 |
地址: | 4713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架空 地线 防振锤 复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振锤,尤其是涉及一种架空地线防振锤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内工业步伐的加快,电力线路也随之增多,但是输电线路架设通常较高,而且输电线路四面基本没有阻挡物,经常会受到风力影响而产生晃动或振动,架空地线防振锤是输电线路上的重要保护金具,是吸收振动能量、减小地线振动的构件,目前使用的防振锤结构是实心水滴形的防振锤以及块状的防振锤,这两种防振锤不具备风漏效果,也就是吹起后没有自动复位效果,容易发生防振锤跑位的缺陷,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导、地线线夹振动断股,严重的可造成输电线路断线、损坏设备,影响正常输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架空地线防振锤复位装置,利用管体的管孔和管体上设置的导风孔实现防振锤上下或四周任意方向窜动时的自动复位。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架空地线防振锤复位装置,包括吊杆、爪形连杆、和管体,在管体的四周面上均匀分布有复数个贯通管体内管孔的导风孔,爪形连杆多个杆体下部连接在管体的上端面上,在爪形连杆的上端设有吊杆。
所述的架空地线防振锤复位装置,在管体四周面上设置的导风孔为环形分布。
所述的架空地线防振锤复位装置,在吊杆的上端设有架空地线连接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架空地线防振锤复位装置,利用管体的管孔实现防振锤上下窜动时的自动复位,由管体上设置的导风孔实现了防振锤四周任意方向窜动时的自动复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结构图。
图中:1、吊杆;2、爪形连杆;3、管孔;4、管体;5、导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结合附图1所述的架空地线防振锤复位装置,包括吊杆1、爪形连杆2、和管体4,在管体4的四周面上均匀分布有复数个贯通管体4内管孔3环形分布的导风孔5,爪形连杆2多个杆体下部连接在管体4的上端面上,在爪形连杆2的上端设有吊杆1,在吊杆1的上端设有架空地线连接孔。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线的架空地线防振锤复位装置,利用管体4中部上下贯通的管孔实现防振锤上下窜动时的自动复位,较好的克服了防振锤上下窜动,上下窜动所产生的振动波被吸收和消耗,由管体上设置的导风孔实现了防振锤四周任意方向窜动时的自动复位,较好的克服了防振锤左右窜动,左右窜动所产生的振动波被吸收和消耗。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川县电业局,未经伊川县电业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2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企业账目核算系统
- 下一篇:一种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