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澄清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4036.0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2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唐润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钢企欣宇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B01D2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7064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澄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澄清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简单实用、澄清效果好的澄清桶。
背景技术
海绵钛生产过程中,由于尾气处理工艺的不同,在某些企业采用碱液吸收尾气。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次氯酸钠溶液。在海绵钛生产过程中,还会副产大量的盐酸。由于区域因素,大量的次氯酸钠滞销,影响海绵钛的正常生产。
由于次氯酸钠加酸可以分解成氯化钠及氯气,氯气可以回收利用,而海绵钛副产大量盐酸。故可以采用次氯酸钠加酸分解的方式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次氯酸钠的库存问题,分解产生的氯气还可以回收利用。但是由于次氯酸钠及盐酸含有大量的杂质,如偏钛酸、Ca、Mg、Fe、Al等,加酸分解会堵塞管道混合器及排料泵。由于加酸分解反应较为迅速,若管道混合器堵塞后,产生的大量氯气会发生爆炸,影响生产安全。所以,需要一种简单实用、澄清效果好的澄清设备对次氯酸钠及盐酸进行预处理,从而降低其杂质含量,保证后续分解反应的正常进行。
普通的澄清桶都包括壳体、驱动装置、壳体上端支撑驱动装置的支架、转耙、连接转耙和驱动装置的传动轴、进料管、壳体上设置的清液出口等。需要澄清的物料由进料管进入壳体,经重力沉降后上清液从清液出口流出,沉降下来的盐泥经转动的转耙收集在壳体底部的中央,由盐泥出口进行回收。澄清桶在连续作业的时,由于进料管进料产生的动能,通常会扰动壳体内的液体,使进入到壳体的固体物质不容易沉降下来,从而影响澄清桶的澄清效果。如今,市面出现了很多澄清效果很好的澄清桶,但是因为其价格通常偏高,不适于小型企业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单实用、澄清效果好的澄清桶,该澄清桶制作成本低,适于各类型企业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澄清效果好的澄清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澄清桶,包括壳体、伸入壳体内的进料管、壳体上端支撑驱动装置的支架,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进料缓冲装置,所述进料管与进料缓冲装置相连通,进料缓冲装置的出料口横截面积大于进料管的出口横截面积。
其中,所述进料缓冲装置为筒体结构,所述筒体结构的出料口位于壳体的下部。
其中,所述筒体结构的轴心与壳体的轴心相重合。
其中,所述筒体结构的上端位于壳体的上端部。
其中,所述筒体结构与壳体和/或支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进料管的出口设置在筒体结构的内上部并指向筒体结构的侧壁。
其中,所述壳体的侧壁呈圆柱状。
其中,所述壳体的底面由四周到中心向下倾斜。
其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冲洗水入口和盐泥出口。
其中,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清液出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澄清桶包括了设置在壳体内的进料缓冲装置,该进料缓冲装置与进料管相连通,使得物料从进料管流出后首先经过进料缓冲装置;进料缓冲装置的出料口横截面积大于进料管的出口横截面积,使得物料流出进料缓冲装置时减低了流速,从而起到缓冲的效果,减少对澄清桶内液体的扰动,提高澄清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进料缓冲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即进料缓冲装置为筒体结构,所述筒体结构的直径大于进料管的直径,并且筒体结构的出料口位于壳体的下部,该实施方式结构简单,物料缓慢的从澄清桶的内下部流出,澄清效果好,制作成本低,适于各类型企业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驱动装置1、进料管2、清液出口3、传动轴4、进料缓冲装置5、转耙6、冲洗水入口7、盐泥出口8、壳体9、支架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澄清桶,包括壳体9、伸入壳体9内的进料管2、壳体9上端支撑驱动装置1的支架10,包括设置在壳体9内的进料缓冲装置5,所述进料管2与进料缓冲装置5相连通,进料缓冲装置5的出料口横截面积大于进料管2的出口横截面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9内设置进料缓冲装置5,使得进入澄清桶的物料降低流速,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提高澄清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钢企欣宇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攀枝花钢企欣宇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40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