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5263.5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8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马骏;王建军;郑东晟;杨昆;张学发;王晓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24;C02F1/52;C02F1/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陈振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深度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和膜过滤结合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方式划分,可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物理处理方法,又称为机械治理法。主要用于分离废水中的悬浮性物质。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效果良好,并且十分经济。常用的物理治理方法有: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过滤法以及蒸发结晶法等。化学处理法的主要处理对象是废水中溶解性或胶体性的污染物质。它既可使污染性物质与水分离,也能改变某些污染物质以及有机物等,因此可达到比物理方法更高的净化程度。特别是要从废水中回收有用物质时,或者废水中含有某种有毒、有害且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的物质时,采用化学治理方法最为适宜。然而,化学治理法常需采用化学药剂或材料,因此运行费用一般都比较高,操作与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等。而且,在化学法的前处理或后处理过程中,通常还需配合使用物理治理方法。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方法,称作生物处理法或生化处理法。在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一部分溶解性的有机物质用于合成细胞的原生质和贮藏物;一部分则变为代谢产物,并释放出能量,供给微生物原生质的合成和生命活动,使微生物能继续不断地生长繁殖,从而使废水得到了净化,生物处理法就是利用这一功能。根据微生物的呼吸特性,分为好氧、厌氧和兼性三大类微生物,以及好氧处理两类生物处理方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属于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它是以附着在载体(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其方法是在池体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一般生物接触氧化法中所需氧由鼓风曝气供给,但是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中的污泥负荷较大,造成整个生物接触氧化池所需的曝气量大,能耗较高;鼓风曝气气泡较大,易冲击生物膜,会造成生物膜脱落;以及氧气在水中分布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新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装置,所述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预处理装置、混凝气浮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膜分离池;
所述混凝气浮池包括气浮分离池和混凝气浮装置,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中设置有填料,所述预处理装置与所述混凝气浮池通过提升泵连接,所述混凝气浮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与膜分离池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膜分离池中的浓水排放口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气浮装置为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压力溶气装置和微纳米气泡释放装置,所述压力溶气装置和微纳米气泡释放装置相连通,所述压力溶气装置包括进水管、加压装置、溶气水罐和溶气水导出管,所述微纳米气泡释放装置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在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上设置有喷射孔;所述预处理装置与所述溶气水罐通过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加压装置与所述溶气水罐连接,所述溶气水导出管的一端与所述溶气水罐连接,所述溶气水导出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设置在所述混凝气浮池体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池体和填料,所述填料为半软性纤维状填料,所述填料的体积占所述池体的体积的70%至8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气浮装置设置2个微纳米气泡释放装置,其中一个微纳米气泡释放装置设置在所述混凝气浮池中,另一个微纳米气泡释放装置设置在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下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分离池为浸入式,所述浸入式的膜分离池包括超滤膜组件和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膜分离池的底部或者所述膜分离池为分离式,所述分离式的膜分离池包括膜组件和反冲洗组件,所述反冲洗组件与所述超滤膜组件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52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器的运作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梯井垃圾安全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