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与鼓式制动器集成的制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5286.6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7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顾晓丹;何仁;时俊;汤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51/20 | 分类号: | F16D51/20;B60L7/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筒式电 涡流 缓速器 制动器 集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制动器,对汽车进行制动和减速,具体是一种利用电磁原理产生制动力矩的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和利用摩擦原理产生制动力矩的鼓式制动器进行集成的制动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摩擦制动器分为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两类,利用制动块与制动盘或制动鼓之间的摩擦来降低车速并最终使车辆停止。在车辆高速行驶的工况下进行制动,不仅对鼓式制动器的制动蹄片的磨损很厉害,而且会产生很多有害粉尘。同时,还会产生大量噪音。鼓式制动器的制动效能受摩擦因数的影响较大,制动效能较不稳定。汽车在紧急制动时,鼓式制动器制动力的传递比电磁制动慢、控制精度较低,致使制动效能降低。在持续制动过程中,或在频繁制动情况下,鼓式制动器温度急剧上升,易产生“热失效”,制动效能降低甚至完全消失。因此,鼓式制动器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鼓式制动器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与鼓式制动器集成的新型制动器,此制动器集成了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和鼓式制动器,可以有效延长摩擦制动器的使用寿命、改善制动器的抗热衰退性能;同时,由于电磁制动为非接触式制动,不会产生噪音和粉尘;而且,该集成制动器采用电磁控制,响应速度快,提高了汽车在突发紧急制动时的制动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摩擦制动部分和电涡流缓速器部分组成,摩擦制动部分包括制动鼓、摩擦衬片和制动蹄,电涡流缓速器部分包括缓速器外转子、带铁芯的励磁线圈和线圈支架,缓速器外转子、制动鼓以及线圈支架三者同轴,线圈支架位于缓速器外转子和制动鼓之间;多个带铁芯的励磁线圈固定在线圈支架上且在制动鼓外圈沿圆周方向均布布置,励磁线圈的轴心线在制动鼓的径向上,励磁线圈与缓速器外转子之间有第一气隙,励磁线圈与制动鼓之间有第二气隙;面对同一气隙的相邻2个带铁芯的励磁线圈的极性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集成了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功能,能够合理地分配电磁制动与摩擦式制动的制动力矩,减少了热量的产生,可以避免制动热失效,提高了车辆的制动安全性能。
2、本实用新型利用非接触式电涡流缓速器分担部分制动力矩,可以有效地减轻磨损,提高制动器使用寿命,并减少有害粉尘和制动噪音的产生。提高了车辆使用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3、轿车在高速且非紧急的工况下,驾驶员首先启用电涡流缓速器来降低轿车的车速,再启用摩擦制动器,这样可以减少摩擦制动器的使用频率,防止摩擦制动器的制动效能降低。
4、在紧急制动的工况下,使两者同时工作,电磁制动可以承担相当大的一部分制动载荷,这样既可以减少对摩擦衬片的磨损,减少了摩擦衬片的更换周期和维修成本。并且,电涡流缓速器响应速度快,能有效缩短制动距离,大大提高了车辆在高速时的制动性能。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电涡流缓速器是转筒式的,相比盘式电涡流缓速器,转筒式缓速器整体质量轻,外形尺寸小,便于拆装并且单位质量下的制动力矩更大,有利于实现整车轻量化。并且,转筒式缓速器的磁场呈径向分布,转子间隙不收轴向窜动的影响小,对原车传动系的影响也较小,适用的车型较多。
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电涡流缓速器部分有两个缓速器转子,在制动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两个磁场回路,能够产生远大于传统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力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散热片;2-缓速器外转子;3-励磁线圈;4-制动鼓;5-摩擦衬片;6-制动蹄;7-线圈支架;8、9-气隙;10、11-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传统鼓式制动器上集成电涡流缓速器。保留原有摩擦制动总成(包括制动鼓、制动蹄等)。本实用新型由摩擦制动部分和电涡流缓速器部分组成。摩擦制动部分包括制动鼓4、摩擦衬片5和制动蹄6。电涡流缓速器部分包括散热片1、缓速器外转子2、带铁芯的励磁线圈3和线圈支架7。其中,摩擦制动部分的制动鼓4同时也是电涡流缓速器部分的缓速器内转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52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