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5434.4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0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何吉欢;孔海燕;周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3/08 | 分类号: | F01N3/08;F01N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尾气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机动车的尾气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由于机动车的尾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尘等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中,将造成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多,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也随之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的生活环境等都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监测和处理汽车尾气,如汽车尾气处理器、汽车尾气过滤装置、汽车尾气回收处理系统、汽车尾气监测系统、汽车尾气净化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汽车尾气吸收装置等等,传统的净化装置大多数都采用颗粒净化器或是催化剂进行净化,该方法无法有效的吸收尾气中的大量有害气体,净化后的汽车尾气排放后仍然对环境存在很大的污染,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可对机动车尾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进行有效的吸收、净化排放至空气中的气体质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以及对人们健康的损害,提高空气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可有效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质,净化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的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包括排气管以及位于所述排气管内部的至少一级吸附层,所述吸附层与所述排气管共中心线,且所述吸附层外壁与所述排气管内壁相匹配;所述吸附层包括气体吸入层、气体排出层、以及位于所述气体吸入层与所述气体排出层间用以吸附尾气中的有害物质的纳米材料填充层。
优选的,所述气体吸入层与所述气体排出层上均分布有多个方便尾气通过的排气孔。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为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的两端为圆锥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与所述排气管内壁接触面上还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由可拆卸的至少两段组成,所述吸附层设置于所述其中一段排气管的边沿。
优选的,所述相邻两段排气管卡接固定或螺纹连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的优点是:通过在排气管内设置与排气管内壁相匹配的包含纳米材料填充层的吸附层,纳米材料填充层可实现对空气中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尘等物质进行有效的阻挡及吸收净化,保证经排气管排出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而且,纳米材料一般体积相对较小,减小了净化装置的整体体积,降低了净化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静电纺丝纤维膜的示意图。
图7为多孔静电纺丝纤维的示意图。
图8为自然多孔材料的示意图。
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排气管 2、气体吸入层 3、气体排出层 4、纳米材料填充层 5、排气孔 6、密封圈 7、入口 8、出口 9、第一段 10、第二段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的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大多数都采用颗粒净化器或是催化剂进行净化,无法有效的吸收尾气中的大量有害气体,净化后的汽车尾气排放后仍然存在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威胁人类健康等诸多问题与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54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