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包装不沾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5777.0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8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马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恩倩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B65D77/00;B65D7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雪静;魏晓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包装 不沾筷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一次性筷子,特别是一种整合了一次性筷子和不沾筷双重功效,进而具有安全卫生、不沾筷和使用方便的一次性包装不沾筷。
筷子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极具重要与代表性的餐具,筷子不但有别于西方饮食文化使用的刀叉,也是中国工艺智能的一种表现。
在中国的任何一种饮食场合,筷子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重要餐具,而随着工商业进步,外食人口与外食次数遽增,为符合卫生和方便功能,各种饮食场所的餐饮业者均提供一次性筷子(又称免洗筷)予客人使用。
传统的一次性筷子,基本上是选用竹材或是木材制造,由于天然的竹材或木材的颜色不一,而且可能存在有虫卵或其它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必需进行杀菌、除虫卵和漂白,难免常有硫磺或双氧水这些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药剂残留于一次性筷子;另一方面,一次性筷子在使用后即予丢弃的使用方式,也会造成清理不易的另一个环保问题,虽有政府机关倡导自行携带环保筷,但因其不便利,食用后无法立即清洗,总是曲高和寡,比例仍是相当低,所以,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仍然无法完全的避免。
因此,如何在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同时避免残留的有害物质危害到人体健康,仍是业界努力的目标之一。
有鉴于传统一次性筷子在使用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整合了一次性筷子和不沾筷双重功效,进而具有安全卫生、不沾筷和使用方便的一次性包装不沾筷。
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包装不沾筷的一种实施例构造包括:
一次性筷子;
一筷子外套,筷子外套是一种管状物,筷子外套的前端封闭,另一端具有一开口,可供一次性筷子的前段插入;
一第一包装袋,将前述的筷子外套密封于第一包装袋之中;及
一第二包装袋,第二包装袋具有防水、易撕功能,用以将前述内装有筷子外套的第一包装袋和一次性筷子一并封装于第二包装袋之中。
一第二包装袋,第二包装袋具有防水、易撕功能,用以将前述内装有筷子外套的第一包装袋和一次性筷子一并封装于第二包装袋之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其中的筷子外套的外表面还具有一止滑面,可以增加筷子外套与食物之间的磨擦力,方便食物的挟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在撕开第一包装袋的同时也撕开二包装袋,进而取出筷子外套并套装在一次性筷子的前段,可以避免一次性筷子直接和食物接触,藉此构成一种安全卫生、不沾筷和使用方便的一次性包装不沾筷;另一方面,其中的筷子外套具有低成本、可分解,使用后可压扁不占空间的优点,具绝佳环保和产业利用性。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功效及实施例的详细内容,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构造图,显示各组件的组合关系。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构造图,显示一次性包装不沾筷的完整外观平面图。
图3为图2在III‑III位置的断面构造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使用示意图,撕开第一包装袋的同时也撕开二包装袋。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局部构造图,显示筷子外套具有一止滑面的构造。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次性筷子 23 止滑面
11 前段 30 第一包装袋
11 前段 30 第一包装袋
20 筷子外套 31 封口边
21 前端 40 第二包装袋
22 开口 41 封口边
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包装不沾筷的一种实施例构造,包括:
一次性筷子10,是一种选用竹材、木材或其它类似材料制成并且可供一次使用后即予丢弃的一次性筷子10;
一筷子外套20,筷子外套20是一种以食品级的纸张或谷粉浆化材料其中任一种成型的管状物,筷子外套20的前端21封闭,另一端具有一开口22,可供一次性筷子10的前段11(和食物接触的前段部份)插入筷子外套20之中;
一第一包装袋30,第一包装袋30具有防水、易撕功能,第一包装袋30用以将前述的筷子外套20密封于第一包装袋30之中;及
一第二包装袋40,第二包装袋40具有防水、易撕功能,用以将前述内装有筷子外套20的第一包装袋30和一次性筷子10一并封装于第二包装袋40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恩倩,未经马恩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57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