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颗粒物料节能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8018.X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3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陈榆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3/02;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021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物料 节能 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干燥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尤其属于一种坚果类及谷物等颗粒物料节能干燥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坚果等颗粒物料在干燥时,将其一次性倒入干燥仓的干燥室,在干燥室的下面为热气室,将热风机吹出的热风引入热气室,热气通过干燥室与热气室之间的金属网对干燥室内的物料进行干燥,热气通过颗粒物料之间的缝隙向上流动,从而对物料进行干燥。但是,一般干燥室的高度为2.5~3m,这样的高度,当干燥室下层的物料已经达到干燥标准时,中层和上层的物料还没有达到干燥标准,而延长干燥时间或加大干燥的热风风力和热度时,当上层和中层的物料达到干燥标准时,下层的物料早已干燥过度,其已经产生龟裂或破碎,降低甚至丧失了商品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坚果、谷物等颗粒物料干燥装置,该装置具有干燥均匀、节约能源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颗粒物料节能干燥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筒状的干燥仓体,在干燥仓体底部设置为风室,风室内设置有导流板;设有一加热装置与风室连接;在干燥仓体的内壁上贴有保温层;干燥仓体的内腔为干燥室;在内壁上开有取样孔;干燥仓体顶部开有进料口和排湿通风口;干燥仓体底部一侧开设有出料口;干燥室的底面为倾斜底板,倾斜底板的最低位置与出料口相连结;在倾斜底板上设有垂直送风管,其底部与风室连通,垂直送风管中上部开设有水平出风孔。
本实用新型垂直送风管的数量为3~5根。
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为热风机。
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为热泵。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热泵为太阳能热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干燥均匀,采用在干燥室内设置通气管和在通气管上开设出气孔的方式,可以使热气直接上升至干燥室的中部和上部,可以使中部和上部的物料都能受到热气的烘干作用,使中部和上部的物料能够受到与下部同等程度的干燥效果;依靠改变热风方向使物料达到受热均匀的目的。
2)节约能源,本实用新型能够尽可能地利用风热,并使其能够均匀地对上、中、下三部分的物料同时进行加热,增大了加热的效率,物料不动而热风运动,避免了传统上为使物料受热均匀而采用搅拌方式的巨大能耗,因此可以大大节约能源。
3)物料干燥完毕打开出料口,依靠重力作用,物料可实现自动排出仓外。
4)干燥仓体可根据需要加设保温层,可进一步提高热能利用率,降低能耗。
下面就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剖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所示,一种颗粒物料节能干燥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筒状的干燥仓体3,在干燥仓体3底部设置为风室13,风室13内设置有导流板12;设有一加热装置14与风室13连接;在干燥仓体3的内壁7上贴有保温层6;干燥仓体3的内腔为干燥室4;在内壁7上开有取样孔5;干燥仓体3顶部开有进料口1和排湿通风口2;干燥仓体3底部一侧开设有出料口11;干燥室4的底面为倾斜底板10,倾斜底板10的最低位置与出料口11相连结;在倾斜底板10上设有垂直送风管9,其底部与风室13连通,垂直送风管9中上部开设有水平出风孔8。
本实用新型垂直送风管9的数量为3~5根。
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14为热风机。
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14为热泵。热泵根据吸热源不同可以为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水地源热泵。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热泵为太阳能热水泵,经实验证明,使用太阳能热水泵对干燥仓体3加热比使用热风机对干燥仓体3加热可以节约70%的能量。
干燥室4内设置有上部开水平出风孔8的垂直通风管9可使气流方向发生改变。
保温层6;保温层为:岩棉、橡塑、聚氨酯泡沫制品、聚苯乙烯等常见的保温制品。
可根据物料的大小及含水率调整垂直通风管9开设水平风口8的位置,以及水平风孔8的孔径,以适应不同的物料。如干燥核桃为3-5㎝,干燥坚果为1.5-2㎝,干燥玉米为0.2-0.4㎝。设置在干燥仓体3中间的垂直送风管9较粗,周围的稍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80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