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1719.4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2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缪建洲;程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泰达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43 | 分类号: | F16F9/43;F16F9/44;F16F9/34;F16F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胜;蒋家华 |
地址: | 21003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减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减震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领域的精密仪器也在升级换代,许多仪器已经不仅在工厂、院校和研究所使用,很多的设备需要在野外进行工作,尤其是智能化、综合化的高精度大型仪器设备。虽然这些仪器设备工作是在驻车时进行的,但是需承受行驶过程中的振动激励。尤其当公路路面工况甚为严酷时,车载的光学、电子、精密机械类仪器设备的光学镜组、电子组件、元器件、零部件等对振动激励力的作用极为敏感、脆弱。振动作用力极易使仪器设备发生功能失效、精度变化、甚至是损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精密仪器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的减震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震控制装置,包括充气嘴、与充气嘴连接的不少于一个的控制装置和连接在控制装置上的气囊减震器,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球阀和压力表,所述的球阀和压力表由三通与充气嘴连接,所述的气囊减震器连接在球阀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向气囊减震器内充入气体实现减震功能,通过控制球阀的通断对气囊减震器充气,通过压力表判断气囊减震器内的压力,保证各个气囊减震器内压力均衡,加强减震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节流阀,所述的球阀、压力表和节流阀由支管直接连通的两个三通与充气嘴连接,一个三通主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充气嘴和球阀,另一个三通主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压力表和节流阀。两个三通接头支管直接相连,用三通实现四通的目的,当每个气囊减震器内压力不均时,可在充气结束后,通过调整节流阀对气囊减震器内压力进行微调,保证每个气囊减震器内压力均匀,进一步的增强减震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气体减震,成本低,减震效果好,同时结构简单,制造使用方便,便于安装检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反映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装置管路连接的示意图。
图3是反映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和图3所示的减震控制装置,包括充气嘴1、与充气嘴1连接的若干个的控制装置3和连接在控制装置3上的气囊减震器4,所述的控制装置3包括球阀3-2、压力表3-1和节流阀3-3,所述的球阀3-2、压力表3-1和节流阀3-3由支管直接连通的两个三通5与充气嘴1连接,其中一个三通5主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充气嘴1和球阀3-2,另一个三通5主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压力表3-1和节流阀3-3。以上所有部件由管路2连接。
光电检测设备的运输前,在运输工具的方舱地板与光电检测设备的安装座之间设置BE减震器(现有技术,此处不予详述),将气囊减震器4安装在光电检测设备与光电检测设备的安装座之间,形成二级减震。气囊减震器4的数量根据光电检测设备以及其安装座的大小确定。在整个运输过程中,BE减震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对气囊减震器4充气,使得光电检测设备的调平机构离开安装座,处于悬空的状态,从而不会因运输工具的颠簸而剧烈振动,起到减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减震控制装置的充气及调节过程是:将充气嘴1与气筒连接,旋转球阀3-2,使其处于通状态,拧紧节流阀3-3,使其处于关闭的状态,此时整个控制装置3处于通状态并对气囊减震器4内充气,使得气囊减震器4处于工作状态,并通过压力表3-1读出气囊减震器4内的压力。由于所有的控制装置3设置在一起,使得气囊减震器4与控制装置3之间的管路距离不尽相同,因此同时充气时,气囊减震器4内的气体压力也存在差异,在充气结束后,可通过打开球阀3-2和与压力较大的气囊减震器4相连的节流阀3-3,放出气囊减震器4内的一部分气体,使其内压力减小至与其他气囊减震器4内压力相当,以此调整气囊减震器4内的压力,以达到所有气囊减震器4内压力平衡。或者选择调整球阀3-2的通断状态单独对内部压力较小的气囊减震器4充气,从而达到气囊减震器4内的压力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泰达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泰达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17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杆运输助力车
- 下一篇:只上升和前行的专用滑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