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人工水草加强河流净化能力的新型生态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1835.6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8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锋;杨红艳;马君健;刘盟;高新国;李青;刘伟;丁世刚;张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人工 水草 加强 河流 净化 能力 新型 生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人工水草加强河流净化能力的新型生态浮床,属于水污染生态修复领域。
背景技术
利用植物进行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而现阶段城市河流污染源和污染物种类繁多,危害极为严重。治理河流污染的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但是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彻底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而传统的生态修复方法如人工湿地等,应用范围局限,尤其在重污染水体中,普通植物无法成活,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技术来进行河流污染的治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对有机物降解快的利用人工水草加强河流净化能力的新型生态浮床。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人工水草加强河流净化能力的新型生态浮床,包括可漂浮于水面上的支撑框架,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上均匀固定有水中微生物可附着于其表面的人工水草,人工水草的底端固定有使其在水中保持竖直状态的配重物。
支撑框架漂浮于水面上,有利于人工水草进行附着;在人工水草的底部固定配重物,有利于保持水草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人工水草用于模仿水处理系统中的植物,可以吸附水中大量的微生物,而微生物种群可将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高效的降解,使水质变得洁净,从而修复受污染水体。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人工水草加强河流净化能力的新型生态浮床,所述支撑框架由竹竿和尼龙绳组成;四根竹竿首尾相接组成四边形框架,多根尼龙绳固定于两平行的竹竿上;所述人工水草均匀地固定于尼龙绳上。
首先利用四根竹竿首尾固定形成四边形框架,然后再固定尼龙绳,最后将人工水草固定在尼龙绳上;不仅实现了支撑框架在水面上的漂浮和对人工水草的固定,还有效降低了整个生态浮床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人工水草加强河流净化能力的新型生态浮床,所述竹竿的长度为1m,所述尼龙绳之间的距离为20cm。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人工水草加强河流净化能力的新型生态浮床,所述人工水草为长度为10cm的细绳状人工水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浮床,通过可漂浮于水面上的支撑框架和固定于人工水草底部的配重物,使得人工水草在河流水体中始终处于竖立状体,有利于水中大量的微生物吸附于人工水草表面,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高效的降解,快速实现对污染河流的净化;且采用人工水草的成本较低。(2)采用竹竿和尼龙绳来构成支撑框架,材料易于得到并且价格低廉,最重要的是两者不宜腐烂,尤其是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进一步降低了成本。(3)有些污染严重的水体采用普通的物理、化学方法已经无法起到作用,而长度为10cm的细绳状人工水草能够适应这种恶劣的水体,并且没有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框架,2竹竿,3尼龙绳,4人工水草,5配重物,6连接钢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竹竿2、尼龙绳3、人工水草4、配重物5、连接钢钉6;由竹竿2和尼龙绳3形成了支撑框架1。所示的四根竹竿首尾相接绑扎在一起,并通过连接钢钉6进行固定,有效地保证了形成的四边形框架的牢固性;多根尼龙绳3平行地固定于两相对的竹竿2上,这样,竹竿2和尼龙绳3就形成了牢固的可漂浮于水面上的支撑框架1。
所示的每根尼龙绳3上都均匀固定有人工水草4,每根人工水草4的底端均固定有配重物5;设置配重物5,可保证人工水草4在水体中始终处于竖立状态。竖立状态的人工水草4有利于形成较大面积的对水中微生物吸附的表面积。竹竿2的长度可采用1m,尼龙绳3以20cm的间隔固定于两相对的竹竿2上。
人工水草可采用长度为10cm的人工水草,人工水草由经过试验研究得出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极佳的材料形成,其实质上是一种生物膜载体技术,是一种仿生系统,模仿污水处理系统内的植物原理,通过优化生物填料以使其利于生物膜的形成和再生,从而大大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将人工水草4放入水中可以成倍地吸附附近大量的水中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种群在这里将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高效的降解,使水质变得洁净,从而修复受污染水体。
使用时,按照上述连接结构组装成生态浮床。把生态浮床放入水体中,利用竹竿2的浮力作用使生态浮床漂浮在水面上,利用配重物5的重力作用使细绳状人工水草4竖直朝下,并且在水体流力的作用下小幅度来回移动,这样人工水草4可以成倍地吸附附近大量的水中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种群可以将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高效的降解,使水质变得洁净,从而修复受污染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18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空间结构优化设计的纯水机装置
- 下一篇:高效凹涡气浮沉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