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3717.9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5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火成;张娜;王永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动力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技术的成熟和日益完善,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锂离子电池功率性能的关注。
对于现有动力电池结构来说,一般都采用在正负极耳上焊接极耳的方式,这就使得电芯极耳与电池盖板的引流片接触面积小,极片引流分布不均衡,极组整体厚度不均一,造成电池内阻偏高,影响大功率充放电的效率,而且还造成电池壳体空间利用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电芯极耳的分布合理,能有效减小极组厚度且提高电池壳体空间利用率并提高大倍率充放电性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并联的极组、电池盖板以及双层集流引片,所述的极组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以及一体形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上的箔极耳,所述的正极片上的箔极耳构成极组的正极耳,所述的负极片上的箔极耳构成极组的负极耳,所述的双层集流片将极组的正负极耳分别与电池盖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箔极耳为在正负极片边缘处留箔并采用模切冲压方式形成。
所述双层集流引片正极为铝箔材质,负极为紫铜镀镍材质。
所述双层集流引片单个厚度为0.1-0.5mm。
所述的极组为卷绕式,所述的正负极片上的箔极耳间隔设置且间距逐步变大,所述的正负极耳由正负极片的箔极耳上下堆叠而成。
所述的极组为叠片式,所述的正负极耳由正负极片的箔极耳上下堆叠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采用直接在正负极片边缘留箔采用模切冲压形成极耳的设计,优化了电芯极组极耳的位置,有效降低电池内阻,提高了电池装配的可靠性,提高了电池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提高动力电池大倍率充放电池性能等综合电性能,适合规模化工业生产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结构的正极片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结构的负极片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结构的极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结构的电池盖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结构的组装图。
图中:1.正极片箔极耳;2.正极片;3.负极片箔极耳;4.负极片;5.极组;6.双层集流引片;7.电芯;8.电池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并联的极组5、电池盖板8以及双层集流引片6,其中,以极组的电芯为卷绕式为例,所述的极组5包括正极片2和负极片4以及分别一体形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上的正极片箔极耳1和负极片箔极耳3,具体地说,所述的箔极耳为在正负极片边缘处留箔并采用模切冲压方式形成。同时,因为卷绕式在缠绕时随着缠绕其厚度逐步变大,所述的正负极片上的箔极耳间隔设置且间距逐步变大,这样就能保证正负极片上的箔极耳上下堆叠而分别构成正负极耳。所述的多个极组的正负极耳由双层集流片与电池盖板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双层集流引片正极为铝箔材质,负极为紫铜镀镍材质。优选地,所述双层集流引片单个厚度为0.1-0.5mm,所述的双层集流引片呈人字形结构,其上部与电池盖板8固定连接下部开口将构成电芯的多个极组的正负极耳包容其内并与之并联固定连接。
如图4、5所示,将卷绕完毕的多个极组5并联在一起组成电芯7,然后将正极箔极耳1与负极箔极3耳进行低功率超声预焊接,使每个极组的箔极耳连接在一起形成正负极耳,最后将预焊后的极耳放置在双层集流引片6之间进行正式固定焊接避免超声波对箔极耳造成伤害。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是以卷绕式为例进行示范性说明,对于叠片式同样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之构思,即分别在正负极片上形成箔极耳,正负极片上的箔极耳上下堆叠并联而构成正负极耳。其余步骤与上述实施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采用直接在正负极片边缘留箔采用模切冲压形成极耳的设计,优化了电芯极组极耳的位置,有效降低电池内阻,提高了电池装配的可靠性,提高了电池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提高动力电池大倍率充放电池性能等综合电性能,适合规模化工业生产的需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37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耐腐蚀注液设备
- 下一篇:一种C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