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性网络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4148.X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4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唐佳;潘幼兵;袁建桂;陈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创宝达电器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66;H01R13/02;H01R12/5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纪泉 |
地址: | 52357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网络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性网络连接器。
背景技术
图1显示一种传统的磁性网络连接器(以下简称ICM)的电路示意图。磁性网络连接器是将网络信号由网线输入端传输到设备上的一个转接部件。
如图1所示,磁性网络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路径依次为:网络插头、ICM的RJ端(图中的RJ-1至RJ-8)、磁性单元、信号出脚(图中的1至12)、终端设备的主板。磁性单元包括变压器(图中的T1至T4)和共模线圈(图中的CMC1至CMC4)。
图2显示一个变压器T1的导线与一个共模线圈CMC1的导线相互连接的示意图。
对于图1和图2所示的磁性单元,业界普遍采用手工穿线的方式制作,磁性单元的制造成本较高,约占ICM总成本20%以上。随着人工成本的进一步提高,线圈占ICM成本的比例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因此如何实现线圈制造自动化以降低成本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可喜的是自动化穿线设备可以分别制造出单个分离的变压器和共模线圈,例如,图3a和图3b分别显示了利用自动化穿线设备制造的单个分离的变压器20和共模线圈30。
然而,如何以一种经济可靠的方式将图3a和图3b所示的分开的变压器20和共模线圈30连接起来却成为了一个新的难题。
图4显示了用于将图3a和图3b所示的分开的变压器20和共模线圈30连接起来的现有解决方案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胶座10的正面上形成有相互分隔开的第一容内腔 11和第二容内腔12,在第一容内腔11和第二容内腔12之间的分隔壁13上设置有转接端子14。共模线圈30和变压器20分别放置在第一容内腔11和第二容内腔12中,并且相互独立的变压器20和共模线圈30将通过点焊的方式连接在转接端子14上,从而实现电连接。
图5显示图4中的变压器20和共模线圈30通过点焊的方式连接在转接端子14上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变压器20的导线21和对应的共模线圈30的导线31同时焊接在转接端子14的正面上,因此,变压器20的没有用的尾线部分21a(必须被切除)与共模线圈30的有用的导线31重叠,因此,无法一次性地一刀切除没有用的尾线部分21a,必须一根一根地切除没有用的尾线部分21a。类似地,共模线圈30的没有用的尾线部分31a(必须被切除)与变压器20的有用的导线21重叠,因此,无法一次性地一刀切除没有用的尾线部分31a,必须一根一根地切除没有用的尾线部分31a。
然而,图4至图5所示的现有的解决方案却有着如下难以解决的问题,转接端子14难以通过自动化固定于胶座10上,新增加的转接端子14及其固定结构要占用多余的空间,点焊后转接端子14容易下沉陷入胶座10影响焊接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每根导线,焊点15两侧的尾线21a、31a无法以自动化的方式切除;而且无法通过夹具保证导线位于转接端子14的中间位置,而这两点对自动点焊的工艺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无法实现自动点焊,即使变压器20和共模线圈30可以实现自动穿线,但由于手工电焊的效率低下,这种方案将没有任何的成本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提供一种磁性网络连接器,包括:胶座,所述胶座上形成有分隔开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共模线圈,所述共模线圈放置在所述胶座的第一容纳腔中;变压器,所述变 压器放置在所述胶座的第二容纳腔中;和转接端子,所述转接端子固定在所述胶座上。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具有位于所述胶座的第一表面侧的、用于放入所述共模线圈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容纳腔具有位于所述胶座的第二表面侧的、用于放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表面侧与所述第一表面侧相对;所述转接端子从胶座的第一表面侧贯穿到第二表面侧,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侧的第二部分,所述共模线圈的导线焊接在所述转接端子的第一部分上,所述变压器的导线焊接在所述转接端子的第二部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胶座具有靠近第一容纳腔的第一端和靠近第二容纳腔的第二端,所述胶座的第一端上设置有与外部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端子,另一端上设置有与外部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端子为从所述转接端子上切断开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被分隔壁分隔开;并且所述转接端子穿过所述分隔壁从所述胶座的第一表面侧延伸到所述胶座的第二表面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创宝达电器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创宝达电器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41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万象组织培养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