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空心板梁的连接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4549.5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5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沙丽新;黄锦源;吴刚;彭俊;朱波;卢兴;蒋小路;汪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1D2/00 | 分类号: | E01D2/00;E01D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空心 连接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心板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空心板梁的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传统预制空心板梁结构,板梁与板梁之间通过梁间铰缝101来实现横向连接及内力传递。由于铰缝101尺寸断面较小,缝间连接薄弱致使板间横向连接薄弱。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铰缝容易出现开裂、破坏,最终造成桥面铺装的破坏乃至板梁落梁事故的发生。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克服了上述传统空心板梁存在的问题,实现板梁与板梁之间方便可靠的连接,同时增强了板梁与板梁之间的横向连接的预制空心板梁的连接构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能克服了上述传统空心板梁存在的问题,实现板梁与板梁之间方便可靠的连接,同时增强了板梁与板梁之间的横向连接的预制空心板梁的连接构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空心板梁的连接构造,包括并排平齐设置的两所述预制空心板梁,两所述预制空心板梁的所述悬臂对接设置,在对接设置的所述悬臂的上浇筑面上设置有后浇接缝混凝土层,所述后浇接缝混凝土层的上表面与两所述箱体的顶面平齐设置。
较佳的,预埋钢筋露出所述上浇筑面部分连接设置有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较佳的,两所述悬臂对接面之间填充设置有用于防止漏浆的泡沫或木条, 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空心板梁的连接构造,不但加大两预制空心板梁的对接接缝连接尺寸,且实现了板梁横向连接由铰接变为钢接,达到改善和加强板梁间连接的目的,从而克服了传统空心板梁存在的问题。此外,本连接构造巧妙的利用两悬臂的上浇筑面作为后浇接缝混凝土层的底模,省却了常规刚性连接桥梁湿接缝施工时的底模板。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预制空心板梁的连接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预制空心板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空心板梁的连接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首先包括一种预制空心板梁,空心板梁的材料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包括一长条型中空的箱体1,其中,在箱体1的两对立设置的外侧面5靠近箱体1的顶面6部分,向外延伸各设置有一用做梁间后浇接缝混凝土层7承载底板的悬臂2,悬臂2的上浇筑面3低于顶面6设置。
进一步地,悬臂2的上浇筑面3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后浇接缝混凝土层7的预埋钢筋4,本实施例的箱体1和两向外延伸的悬臂2为钢筋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
如图3所示的预制空心板梁的连接构造的一具体实施例,包括并排平齐设置的两所述预制空心板梁,两所述预制空心板梁的悬臂2对接设置,在对接设置的悬臂2的上浇筑面3上设置有后浇接缝混凝土层7,后浇接缝混凝土层7的上表面(图中未标出)与两箱体1的顶面6平齐设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预埋钢筋4露出所述上浇筑面3的部分连接设置有纵向钢筋(即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钢筋)和横向钢筋(即沿 箱体1的宽度方向布置的钢筋);在两悬臂2对接面之间填充设置有用于防止漏浆的泡沫(图中未示出),当然也可以填充木条等其他填充物。
由于本实施例在箱体两侧加设了悬臂,本实施例的预制空心板梁克服了上述传统空心板梁存在的问题,能方便可靠实现板梁与板梁之间的连接,同时增强了板梁与板梁之间的横向连接。采用预制空心板梁的连接构造,不但加大两预制空心板梁的对接接缝连接尺寸,且实现了板梁横向连接由铰接变为钢接,达到改善和加强板梁间连接的目的,从而克服了传统空心板梁存在的问题。
应用时,先将本实施例的预制空心板梁吊装到位后,在板梁悬臂的对接面之间(即板梁连接接缝)填充防止漏浆的泡沫;然后在预埋钢筋上绑扎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在现场浇筑接缝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层,实现板梁间的刚性连接。浇筑后浇混凝土层时,利用两悬臂的上浇筑面作为后浇接缝混凝土层的底模,可省却了常规刚性连接桥梁湿接缝施工时的底模板。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45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补偿伸缩式栈桥
- 下一篇:一种预制无垫层透水生态植草地坪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