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束腰装置的施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5732.7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8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珍;赵言元;孙翠萍;李金忠;徐廷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明珍 |
主分类号: | A01C15/00 | 分类号: | A01C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束腰 装置 施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施肥器,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农业施肥的带有束腰装置的施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农民种地施肥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农作物的施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工施肥,一般是一手提篮或袋,另一只手抓取肥料进行作业,另一种是机械施肥,但是两种施肥方式存在以下诸多的技术缺陷:①人工施肥在施肥时为了将肥料施的准确,需要弯腰进行作业,这种方法既费时费力,而且施肥效果也不易得到保证,易腰酸背痛,不小心就会造成烧苗现象,尤其是禾苗较高的时候;同时由于手部长时间与肥料接触,且大多数的肥料有刺激性或对人体有害有害,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极易造成农民中毒现象的发生,不利于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②机械施肥虽然效率高,但是在施肥过程中,容易产生压苗现象,且容易毁坏埂子和送水渠道,对农作物的灌溉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农业施肥专用的带有束腰装置的施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束腰装置的施肥器,包括容器体、背带、施肥管,所述容器体上端装肥口处设有活动的容器盖,所述容器盖通过螺纹与装肥口连接,所述容器体下端设有出肥口,所述出肥口与施肥管无缝连接,施肥管末端管口处设有控制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体底部设有束腰装置,所述施肥管中部设有软管。
上述束腰装置设置在容器体的外壁上,通过卡扣固定连接。
上述软管为伸缩管。
上述容器体底面靠近出肥口一端低于远离出肥口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容器体上设有背带,容器体底部设有束腰装置,所述束腰装置通过卡扣与容器体固定连接,防止在施药过程中容器体漂移,同时通过束腰装置将两肩的重量转移一部分到腰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2、农民在给农作物施肥时,将容器体背在身后,手持施肥管,便可进行施肥,勿需弯腰即可将肥料准确地施到植株根部,大大节省了农民们的体力,给农民们带来很多方便。
3、施肥管中部设有软管,所述软管为伸缩管,通过伸缩管调节施肥管的长度,增大了施肥管的活动范围。
4、容器体底面靠近出肥口一端高度低于远离出肥口一端,有利于肥料的流出。
5、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便于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容器体1、背带2、施肥管3,所述容器体1上端装肥口4处设有活动的容器盖5,所述容器盖5通过螺纹与装肥口4连接,所述容器体1下端设有出肥口6,所述出肥口6与施肥管3无缝连接,施肥管3末端管口处设有控制夹7。
所述容器体1底部设有束腰装置8,所述束腰装置8设置在容器体1的外壁上,通过卡扣与容器体1固定连接,防止在施药过程中容器体1漂移,同时通过束腰装置8将两肩的重量转移一部分到腰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所述施肥管3中部设有软管9,所述软管9为伸缩管,通过伸缩管调节施肥管3的长度,增大了施肥管3的活动范围。
所述容器体1底面靠近出肥口6一端低于远离出肥口6一端,有利于肥料的流出。
使用时将肥料通过装肥口4装入容器体1内,通过背带2将容器体1背在身后,用束腰装置8将容器体1固定在身后,肥料由出肥口6进入施肥管3内,手持施肥管3,通过控制施肥管3末端管口处的控制夹7,控制肥料的施出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明珍,未经孙明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57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