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模块导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6551.6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5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廖益蓝;陆朝阳;潘淳;周力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8 | 分类号: | H05K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模块 导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型直流输电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轻型直流模块导轨装置。
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SC)技术和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直流输电即轻型直流输电的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模块化设计使轻型直流输电的设计、生产、安装和调试周期大为缩短。而每个单元模块都安装在一块安装板上通过导轨装置与基体固定。
目前轻型直流模块导轨装置的结构能满足设计的基本功能要求。但在使用和制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模块导轨装置推进拉出困难。由于导轨装置的活动部件与静止部件间是滑动摩擦,而模块的重量较重,移动导轨装置须克服的摩擦力就很大,卡死、推拉不动的现象时有发生。
2、为尽量减小摩擦力,就要求导轨装置的活动部件与静止部件的接触面要均匀,对零部件的制造和装配提出了较高的超越了经济加工范围的精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直流模块导轨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块导轨装置推进拉出困难、摩擦力大且对零部件的加工要求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直流模块导轨装置,包括静止部分和活动部分,所述的静止部分包括导轨条、限位块、万向球,所述的万向球和导轨条通过螺栓固定在基体上;所述的活动部分包括模块底板,所述的模块底板的底面与万向球的球体滚动接触,所述的模块底板的底面两边向下的延伸卡在导轨条上;所述的限位块固定设置在导轨条的两端,所述的限位块的安装高度高于模块底板。
进一步的包括,所述的静止部分的个数是二,左右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包括,所述的静止部分的个数是二,左右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包括,所述的模块底板的两边向下的延伸是凹槽形结构。
进一步的包括,所述的万向球的球体是不锈钢球体。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通过使用万向球,用滚动摩擦替代原有滑动摩擦,使摩擦力大大减小;万向球球体采用耐磨和高承载能力的不锈钢材料,使用寿命得到了提高;对零部件的加工要求不高,结构简单,成本低,性价比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限位块;2,万向球;3,模块底板;4,导轨条;5,螺栓。
如图1所示,一种直流模块导轨装置,包括静止部分和活动部分,所述的静止部分的个数是二,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静止部分包括限位块1、万向球2、导轨条4,所述的万向球2的球体是不锈钢球体,所述的万向球2和导轨条3通过螺栓5固定在基体上;所述的活动部分包括模块底板3,所述的模块底板3的底面与万向球2的球体滚动接触,所述的模块底板3的底面两边向下的延伸卡在导轨条4上,所述的模块底板3的两边向下的延伸是凹槽形结构;所述的限位块1固定设置在导轨条4的两端,所述的限位块1的安装高度高于模块底板3。
本实用新型直流模块导轨装置主要由活动部件和静止部件二部分组成。活动部件为一块模块底板3上装轻型直流模块等器件。静止部件由限位块1、万向球2、导轨条4组成;导轨条4和限位块1起着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万向球2下部螺栓5将导轨条4和基体固定。万向球2上的球体将滚动摩擦巧妙地引入该导轨装置结构中,滚动摩擦系数很小,即使模块底板上的模块组件重达200多公斤,推拉时需克服的摩擦力也不大。另外本实用新型对零部件的加工要求不高,装配时调整方便,对于导轨如拉制型材更能提高产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65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冷散热系统及其接头组件
- 下一篇:控制器输出引线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