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仪器电缆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6940.9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7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汪开义;冯贵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8 | 分类号: | H02G15/18;H02G15/013;H01R4/7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9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仪器 电缆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仪器电缆连接结构,属于井下仪器连接电缆的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田开发到后期后,随着注水采油工艺的不断发展,油层的划分越来越精细,相邻油层之间的间隔也越来越小。为了准确调配各层注水量的大小,要求在油管内放置一支井下仪器对井下的配水量进行测量和调节。井下仪器需要通过电缆与地面设备连接,地面设备通过电缆实现对井下仪器的供电和通讯。因此电缆及接头的连接可靠性是关系到井下仪器能否在井下正常工作的关键。
井下仪器是一种特殊的仪器,为了能够适应井下的环境要求,井下仪器通常为多节管状零件通过螺纹连接构成的细长杆状,仪器内部的空间特别窄小,给电缆的连接和密封带来了诸多困难。另外井下为高温、高压的潮湿环境,同时还含有硫化氢等腐蚀性物质,会对电缆接头造成程度不同的腐蚀,影响电缆的连接可靠性,可能会影响仪器测试的准确性,或无法对井下仪器进行操控,造成测试失败。
现有井下仪器的电缆引线是与密封塞无封套一端焊接的,密封塞有封套一端与过渡导线焊接,过渡导线的另一端与连接井口的铠装电缆绞接,该绞接处称为电缆接头。目前的电缆接头密封效果不好,无法抵御井下高温、高压的潮湿环境,造成电缆接头过早被的腐蚀的情况,影响电缆连接的可靠性,造成测试失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仪器电缆连接结构,该结构在电缆的连接处采用多重保护措施,可大大的提高电缆连接的可靠性,以确保井下仪器的正常工作,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井下仪器电缆连接结构为,该结构包括从井口放下来的铠装电缆,铠装电缆内的导线与引出导线绞接构成电缆接头;电缆接头位于挤压外管内;挤压外管的上端与压紧螺母下端密封螺接,挤压外管的下端与井下仪器上端密封螺接;电缆接头外套有热收缩管,热收缩管的两端用绑线绑扎。
前述结构中,所述引出导线另一端与密封塞有套端焊接,密封塞无套端与井下仪器的引线焊接。
前述结构中,所述密封塞无套端与密封塞座密封连接,密封塞座与井下仪器的出线口密封连接,密封塞座上端设有压紧螺塞,压紧螺塞与井下仪器的出线口螺接。
前述结构中,所述挤压外管的上端的内孔和压紧螺母下端的内孔均为喇叭口,位于两个喇叭口处的铠装电缆上设有梭形套管。
前述结构中,所述挤压外管内和挤压外管两端的空腔内设有防水润滑脂。
前述结构中,所述压紧螺母与铠装电缆之间设有密封垫,密封垫上端设有螺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接头通过由内至外的热收缩管、防水润滑脂、密封圈和挤压外管形成电缆接头的多层防护,防止井下仪器外部恶劣环境对电缆接头造成不利影响,可以提高井下仪器连接电缆的可靠性。由于铠装电缆上设有梭形套管,梭形套管与挤压外管和压紧螺母上喇叭口配合,越挤越紧可提高电缆接头处的抗拉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位于刚性的外套管内,外套管在螺纹连接过程中,电缆不会跟着一起转动,可防止电缆在外套管内发生扭曲,或螺接过程中刮破电缆的绝缘层。本实用新型可保证该接头能在井下恶劣环境中工作寿命达到2年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井下仪器、2-密封塞座、3-引线、4-压紧螺塞、5-密封塞、6-引出导线、7-挤压外管、8-防水润滑脂、9-绑线、10-热收缩管、11-梭形套管、12-铠装电缆、13-压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69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定食品中山梨酸和苯甲酸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复合纳米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