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浪涌测试的冲击电流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7657.8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4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黄学军;赵涛宁;蔡省洋;王娇;张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28 | 分类号: | G01R1/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浪涌 测试 冲击 电流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率输入变换为浪涌功率输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浪涌测试的冲击电流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模拟雷击浪涌电流测试系统,又称冲击电流发生器,是通过储能电容器的瞬时放电形成大电流,对SPD、压敏电阻、防雷箱等防雷保护装置以及器件进行模拟雷击试验,从而验证这些器件是否能满足对雷电引起的大电流、过电压起到吸收和抑制作用,也可用来对电源系统、电子产品等在雷击的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测试和验证;该设备也可用应用于其他科研分析,比如电磁脉冲防护等领域。现有技术是使用不同的仪器分别产生单一波形,试验仪器投资较大,使用也不方便,控制白动化程度不高,而多种波形发生器需要控制的器件多,涉及各个波形模块互锁问题,采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模式会人大增加控制难度。
现有冲击电流发生装置存在以下几点技术问题:
1、开关耐压的问题:冲击电流发生器主回路部分(电容器、调波电阻等)是工作在高压环境下,一般充电电压在60kV以上,通常所用的电气开关也无法实现这么高的电压。
2、开关接触点耐电流要求:冲击电流发生器一般输出电流较大,开关必须满足在较大的瞬时电流下触点不会粘连、灼伤,这就要求开关接触点接触性能良好,无表面点接触或者表面线接触,尽量小(无)接触电阻。
3、开关必须要有可靠的反馈信号:在高压的环境下,任何的电气开关都会被击穿、损坏,甚至高压传入控制,导致控制瘫痪。但是,如果只有开关的控制信号而无反馈,系统将无法判断开关的运行状态,在高压设备的运行中是很危险的问题,比如在8/20μs状态下,由于某些原因,其中的某个开关损坏了,本来应该是打开状态,使电容器串联,但此时开关是闭合状态,电容器并联,那么充电的过程还是按照串联的方式充电,即将实际17kV的电容按照60kV的电压充电,此时的电容器肯定会由于耐压无法达到而击穿,甚至爆炸。因此必须解决反馈信号的耐压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浪涌测试的冲击电流发生装置,该冲击电流发生器有效避免了I类波形到II类波形转换时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并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可产生多种波形、提高了器件的利用率并减少了部件组件,大大降低了电容器的部分残余电压所带来的危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浪涌测试的冲击电流发生装置,包括控制器、高压直流充电模块、多波形切换模块、用于放置待测样品的测试台、位于多波形切换模块与测试台之间的用于控制其通断的间隙球;
所述PLC控制器,用于产生控制用于波形切换的开关组通断的信号,从而控制所述高压直流充电模块充电和多波形切换模块的波形切换;
所述高压直流充电模块用于对多波形切换模块进行充电;
所述多波形切换模块给测试台提供冲击电流;
气动执行单元,包括气缸和安装于气缸和气源之间的电磁阀,此电磁阀响应来自PLC控制器信号从而驱动气缸内活塞杆运动;
所述多波形切换模块中放电回路包括若干个电容器、调波电阻单元和用于波形切换的开关组;
所述放电回路中开关组其各自的上铜板固定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动触块安装于所述上铜板下表面;
状态反馈机构,包括连杆和行程开关,此连杆一端位于所述活塞杆行程内下端且靠近开关组,此连杆另一端安装到行程开关上,当气源驱动活塞杆至下端时驱动所述连杆运动从而触发行程开关,此行程开关另一端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从而将开关组的当前状态实时传递给PLC控制器。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调波电阻单元包括第一调波电阻组和第二调波电阻组,所述第一调波电阻组由若干电阻并联组成,所述第二调波电阻组由若干电阻并联组成。
2.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中电容均采用20kV32μF×2的电容。
3.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杆下设有用于其复位的弹性部件,此弹性部件包括上、下挡板和位于上、下挡板之间的弹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76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噻虫嗪药肥混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