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统用电向智能用电无缝迁移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8069.6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7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炯聪;江泽鑫;余南华;梁智强;梁志宏;胡朝辉;林丹生;石炜君;梁毅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黄晓庆;王茹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统 用电 智能 无缝 迁移 系统 | ||
1.一种传统用电向智能用电无缝迁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用电通信平台系统架构,所述智能用电通信平台系统架构包括:主站节点、用户终端以及用电监控器,所述用电监控器接收用户终端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用电设备的通电状态,采集与该用电监控器互联的用电设备的用电/供电数据,将该用电/供电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接收智能终端的控制指令,将该控制指令转发给所述用电监控器,接收所述用电监控器采集的用电/供电数据,并将该用电/供电数据向所述主站节点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统用电向智能用电无缝迁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包括主用户终端以及一个以上的从用户终端,所述主用户终端通过各所述从用户终端与各用电监控器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统用电向智能用电无缝迁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户终端与各从用户终端通过总线、有线网络、mesh网络或者ad-hoc方式互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传统用电向智能用电无缝迁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用电通信平台系统架构还包括中继站节点,所述主站节点与所述用户终端通过该中继站节点进行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传统用电向智能用电无缝迁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监控器集成在插座内、插线板内、用电设备插头中、或者红外遥控设备的插头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传统用电向智能用电无缝迁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电终端包括:第一微控制器、第二微控制器,与第一微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一晶振、第一显示单元、GPS定位模块、可信/安全模块以及直流稳压模块、电表计量模块,与所述直流稳压模块连接的整流桥,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的第二晶振、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第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还与所述直流稳压模块、所述电表计量模块连接,所以用户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主站节点/中继站节点进行通信,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智能终端进行通信,通过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与用电监控器进行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统用电向智能用电无缝迁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终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的第一非易失存储器、与第二微控制器连接的第二非易失存储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传统用电向智能用电无缝迁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电监控器包括:第三微控制器,与第三微控制器连接的晶振、显示单元、无线通信模块、计量模块、继电器以及直流稳压模块,与直流稳压模块连接的整流桥,继电器、整流桥以及计量模块与电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统用电向智能用电无缝迁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监控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微控制器连接的非易失存储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统用电向智能用电无缝迁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监控器还包括与所述直流稳压模块连接的电源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806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稀油润滑高速电机防漏油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抽象图形集合的软件标志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