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架空地线融冰的地线复合绝缘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8507.9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0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彭向阳;薛健;陈锐民;毛先胤;王建平;李志峰;麦晓明;许志海;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7/54 | 分类号: | H01B17/54;H01B17/4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架空 地线 复合 绝缘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线绝缘子领域,特别涉及适用于架空地线融冰的地线复合绝缘子。
背景技术
为实现架空地线与杆塔的有效绝缘,需要在杆塔的塔顶安装地线绝缘子,既可切断地线与地线之间、地线与大地之间的电气通路,避免架空地线因电磁感应和静电耦合引起的感应电流及其电能损耗,也为实现架空地线融冰提供的有利条件。
目前常用的地线绝缘子为普通型地线陶瓷绝缘子,不仅质量重,容易破损,还会发生击穿现象。虽然可以实现架空地线与杆塔的有效绝缘,但是在重冰区要实现地线融冰时,却遇到一些技术问题。普通地线绝缘子一般为单伞设计,其覆冰耐受电压较小,不能满足融冰装置的电源电压要求。
根据现有运行经验,地线感应电压每公里约40V,地线每隔20-30km设有接地点,则地线感应电压范围在800-1200V之间;地线融冰大多采用直流融冰方式,融冰电压为15-20kV。所以,地线绝缘子并联间隙大小应按耐受融冰电压来设定。考虑到覆冰等恶劣气候条件,并联间隙的上下电极之间的距离应适当放大。
可见,需要设计出适用于冰区的地线绝缘子,既要保证地线绝缘子在覆冰情况下有足够的耐压强度,又要结合地线绝缘子的本体设计开发相应的并联保护间隙,使隙能够保护地线绝缘子本体免受电弧损坏,且并联保护间隙在覆冰情况下的直流(交流)放电电压应大于架空地线融冰电源电压。但是,目前的地线绝缘子结构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申请号为201120535990.0的《融冰专用地线复合绝缘子》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适用于架空地线融冰的地线复合绝缘子,使架空地线与杆塔之间有足够的电气绝缘,并可靠承受架空地线融冰的电源电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适用于架空地线融冰的地线复合绝缘子,包括电极、绝缘件、分别位于绝缘件上下端的上端连接金具和下端连接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与上端连接金具之间设有保护罩,所述电极位于绝缘件与下端连接金具之间,所述电极与保护罩构成与绝缘件并联的保护间隙,该保护间隙的距离为50mm~8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护罩呈伞形,该保护罩的下端的外径为200mm~400mm,该保护罩的厚度为0.25mm~1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极由绝缘件与下端连接金具之间伸出并向上弯折呈角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绝缘件包括护套和伞裙单元,所述伞裙单元由上至下阵列设置于护套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伞裙单元包括一个大伞裙及位于大伞裙下方的一个小伞裙,所述大伞裙下端的外径大于小伞裙下端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伞裙单元包括一个大伞裙及位于大伞裙下方的两个小伞裙,所述大伞裙下端的外径大于小伞裙下端的外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既可以用于一般线路的架空地线绝缘,也适用于重冰区需要融冰的架空地线,通过保护罩和电极的间隙设置,以及绝缘件中伞裙单元的设置,可以保证耐受现有架空地线融冰电压,不会造成地线绝缘子在覆冰时闪络或间隙放电的问题;通过保护罩的设置,则无需冰季对架空地线绝缘子进行处理,直接形成架空地线融冰回路,对绝缘架空地线施加融冰电压,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地线复合绝缘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地线复合绝缘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绝缘件;11、大伞裙;12、小伞裙;13、护套;2、电极;3、保护罩;41、上端连接金具;42、下端连接金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适用于架空地线融冰的地线复合绝缘子,包括电极2、绝缘件1、分别位于绝缘件1上下端的上端连接金具41和下端连接金具42,绝缘件1与上端连接金具41之间设有保护罩3,电极2位于绝缘件1与下端连接金具42之间,电极2与保护罩3构成与绝缘件1并联的保护间隙,该保护间隙的距离为60mm,也可在50mm~80mm的范围内选择。
本实施例的保护罩3呈伞形(或帽式),该保护罩3的下端的外径为200mm~400mm,保护罩3顶部采用铝合金压延封闭构成,伞形保护罩3的下沿采用铝合金管,铝合金厚度为0.8mm,也可在0.25mm~1mm的范围内选择,铝合金管等效直径为15mm,也可在8mm~20mm的范围内选择,顶部与下沿采用嵌入式压接或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未经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85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芯组内部固定块
- 下一篇:自动缠胶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