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机械采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8748.3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江;刘洪岐;许岱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桂江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韩敏 |
地址: | 3003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机械 采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机械采油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械采油主要是以抽油机、螺杆泵、电潜泵、水力活塞泵为主。抽油机采油存在着负荷大、耗电多、杆管偏磨、效率低、运行周期短等问题。螺杆泵采油存在着最大问题是寿命短、扬程低、耗电多、杆管偏磨等问题。电潜泵的最大问题是成本高、耗电多、周期短等问题。水力泵存在故障较高、耗电多、寿命短、管理困难等问题。整体呈现采油成本高、故障多、管理水平低、能耗大等现状,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高效、节能方式采油的新型机械采油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机械采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口流程、套管、油管、深井泵、井下驱动装置和地面动力装置;所述深井泵、井下驱动装置、油管均位于所述套管内,所述深井泵进口连通油井油层,所述深井泵出口连通所述油管下部或套管,所述油管的上部连通所述井口流程;所述井下驱动装置与所述深井泵相连,为所述深井泵提供动力;所述井下驱动装置、地面动力装置通过一导压管相连。
所述地面动力装置为气压泵、液压泵、锅炉、内燃机、蒸汽机其中的一种。
所述井下驱动装置为气动装置或液动装置。所述气动装置是活塞气缸结构的或气压泵结构的驱动装置;所述液动装置是活塞气缸结构的或液压泵结构的驱动装置。
所述导压管沿所述油管固定设置。
所述深井泵为活塞泵,所述井下驱动装置为设置在深井泵上部或下部的连体变径活塞结构的驱动装置。
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传感器、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传感器与检测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地面控制装置和井下控制装置,所述地面控制装置与所述地面动力装置相连,所述井下控制装置与所述井下驱动装置相连。
在所述井口流程、油管、深井泵、井下驱动装置、地面动力装置和地面控制装置的任意位置处设置有压力、温度、流量、液位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传感器为有线传输的或无线传输的。
所述检测装置为设置在油管内的地层压力检测装置;
所述井口流程外部或内部还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地面动力装置所产生的余热通过管道输出到所述加热装置或输出到井下给油井油层加热。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原先抽油机、螺杆泵、电潜泵、水力泵等采油工艺的大负荷、大流量、高电压驱动,改进为微流量压力驱动采油工艺,从根本上摆脱了抽油杆和电缆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提高油井的举升效率,简化工艺,提高投入产出比,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能够有效地延长油井运行周期,降低生产损耗,降低采油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油井油层 2、套管 3、深井泵
4、井下驱动装置 5、油管 6、导压管卡子
7、井口流程 8、地面动力装置 9、导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井口流程7、套管2、油管5、深井泵3、井下驱动装置4和地面动力装置8。
深井泵2、井下驱动装置4、油管5均位于套管1内,深井泵3位于最下端,其进口向下连通油井油层1,深井泵3的上部设置有井下驱动装置4;该井下驱动装置4可以为气动装置或液动装置。其中气动装置可以是活塞气缸结构的或气压泵结构的驱动装置;液动装置可以是活塞气缸结构的或液压泵结构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4直接与深井泵3相连,为深井泵3提供动力。
该实施例中深井泵3为空芯活塞泵,井下驱动装置4是设置在深井泵3上部的连体变径活塞装置。
深井泵3出口可连通油管5下部或套管2,该实施例中深井泵3的出口向上连接油管5进口,油管5出口直接向上到达井口,连接井口流程7。
另外,地面上还设有地面动力装置8,可以为气压泵、液压泵、锅炉、内燃机、蒸汽机其中的一种,该地面动力装置8所用的燃料可以是油井自产的套管气或天然气或液化气或液体燃料。
地面动力装置8与井下驱动装置4通过一导压管9相连,地面动力装置8通过导压管9给井下驱动装置4输入压力。导压管9沿油管5固定设置,可是金属的或非金属的,分段连接或是整体的固定在油管5外部,且导压管9上设置有若干导压管卡子6以控制压力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桂江,未经李桂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87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