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蘑菇培养料蒸气加热发酵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9742.8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7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康和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和盛 |
主分类号: | C05F17/02 | 分类号: | C05F17/02;F22B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19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蘑菇 培养 蒸气 加热 发酵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蘑菇培养料进行第二次加热发酵的设备,具体是指一种用于蘑菇培养料蒸气加热发酵的设备。
背景技术
蘑菇是世界范围内栽培最多,产量最高的食用真菌。营养价值高、销路好,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出口量倍增。其培养料主要是稻草及牲畜粪等组成,产量高,经济效益极为显著。因此,在我国近年发展相当迅速,由原来南方福建、浙江等传统主栽区,现已播及河北、山东、安徽以及湖南湖北、江苏等地。蘑菇在种植过程中,其培养料一般采用二次发酵,培养料在经过第一次发酵之后移入种植棚内,采用蒸气经行第二次加热发酵,第二次发酵时,需要通过蒸汽将种植棚内的温度升温到60℃时,在发酵过程中进一步杀死杂菌与害虫。目前,种植户一般采用人工建造一个加热灶,在加热灶上面设置一个水容器,通过加热灶燃烧煤炭等物质对水容器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将其加热所产生的热蒸汽利用管道运输至种植棚内。这样加热产生热蒸汽的方法存在着加热产生热蒸汽的速度慢,而且热量利用率低,造成了很大的能源浪费,提高了种植成本,而且在第二次发酵完成后,还要对加热灶进行拆除,很是麻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是本实用新型的研究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蘑菇培养料蒸气加热发酵的设备,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蘑菇培养料蒸气加热发酵的设备,包含夹层炉体、炉底、液位观察器、加热水管和加水箱,所述夹层炉体是由炉体内胆和炉体外壳密封连接的夹层炉体,所述炉体内胆是由上部分炉体内胆和下部分炉体内胆组成,上部分炉体内胆和下部分炉体内胆通过若干第一热气管道进行连接,夹层炉体顶部设有通气管道,通气管道的进气口连接于上部分炉体内胆,所述夹层炉体的下方设有添煤口;在所述炉体内胆和炉体外壳的夹层内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第二热气管道,所述第二热气管道的进口分别连接于上部分炉体内胆和下部分炉体内胆,出口都连接于通气管道;所述上部分炉体内胆连接有若干层的加热水管;所述炉体外壳顶部连接有蒸汽排出管,炉体外壳的上方设有加水口,下方设有排水口。
所述加水箱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加水箱的出水口连接到炉体外壳上所设有的加水口,加水箱的进水口通过一浮球阀连接到外界水源。
所述炉底设置于夹层炉体底端,炉底包含支座和按一定间隔排列在支座上方的金属炉条组成,所述支座下端设有第一清渣口,所述第一清渣口设有可开关的第一炉门;支座侧边设有便于移动设备的万向轮。
所述液位观测器设置于所述炉体外壳的上方,液位观测器是由按高度方向连接在炉体上方的两根管道中间接有一端透明管道组成。
所述若干层的加热水管每相邻的两层加热水管之间采用交叉或错位的方式进行设置,每层加热水管包含至少4个加热水管。
夹层炉体下方所设有的添煤口上设置有可开关的第二炉门;夹层炉体上方所设有第二清渣口,第二清渣口上设置有可开关的第三炉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将炉体内胆设置成上部分炉体内胆和下部分炉体内胆组,并通过第一热气管道对上、下两部分炉体内胆进行连接;在炉体内胆和炉体外壳的夹层内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第二热气管道和炉体内胆连接有若干层的加热水管,通过第一热气管道、第二热气管道和加热水管对煤炭燃烧产生的热充分利用,不仅提升了加热速度,同时提高了热量利用率,减少了能源消耗、减少煤炭燃烧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加水量容易控制,添煤炭和清理煤渣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层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热水管道连接于上部分炉体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炉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和盛,未经康和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97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