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器外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0226.7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6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黄铭杰;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比科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器 外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码产品充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外套。
背景技术
在以蓄电池为工作电源或备用电源的用电场合,充电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码产品,如手机、相机等;在数码产品普及化的今天,充电器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除了关注产品的性能,还热衷于独特的设计,追求与众不同。同时,充电器经过长期的使用后必定会在表面上附着灰尘,由于充电器内部设有电路,不便于对充电器直接清洗。
此外,用充电器给电池充电时,一定要按电池的充电说明书选用合适规格的充电器,并正确连接,否则会出现电器损坏或安全事故。通常,大多数人都不止同时拥有一台某一种类数码产品,例如手机;而且,即使是不同类型的数码产品其充电器大多数也是大同小异,人们在给某一数码产品充电时可能要花费不少功夫去辨认与其对应的充电器,尤其是在家庭或公众场合充电时,人们要辨认出与某数码产品相匹配的充电器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器外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器外表特征单一、难以分辨,且不便于清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充电器外套,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顶壁及与所述顶壁相连接的侧壁,所述顶壁与侧壁共同围设出用于容纳充电器的容置空间,并且所述主体上对应充电器的电线插槽位置处开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器外套还包括外圈,所述外圈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主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侧壁的外侧缘设有环状凹槽,所述外圈套设于所述环状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侧壁上开设有便于拆卸所述主体以及利于充电器散热的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上还开设有用于造型的通孔或凸耳。
进一步地,所述外圈上设有用于造型的凸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充电器上套设外套,针对不同的充电器可选择不同外观造型的外套,从而可对不同的充电器进行区分,使人们在充电时能从多个近似的充电器中快速地分辨出与被充电物相匹配的充电器;同时,可以卸下外套进行清洗,从而更方便地维护充电器的整洁;此外,通过选择或更换不同外形、色彩的外套,可以满足人们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外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外套包裹着充电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外套利用外圈夹紧电线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外套利用外圈凸耳缠绕电线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外套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外套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外套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外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该充电器外套包括主体10,主体10可由硅胶等柔性材料制成,其包括顶壁11及与顶壁11相连接的侧壁12,本实施例中,侧壁12由顶壁11周缘一体弯折延伸而成,顶壁11与侧壁12共围设出用于容纳充电器20的容置空间(图中未标示),并且主体10上对应充电器20的电线插槽21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11,以供电线40插头41穿过(如图3所示)。此外,主体10侧壁12上还开设有缺口121,缺口121能让使用者更容易地从充电器20上拆下主体10,同时还利于充电器20散热。
优化地,参阅图2和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上述的充电器外套还包括外圈30,外圈30可拆卸地套设在主体10上。本实施例中,主体10侧壁12的外侧缘设有环状凹槽122,外圈30套设于环状凹槽122中。通过变换不同的颜色、外形可使充电器20相比于其他近似充电器20,形成易于区别的特征,进而可快速地分辨出不同的充电器20。此外,外圈30可选具有弹性的柔软材料制成,例如硅胶等;人们在充电完毕后可以扯拉外圈30,使其与主体10间形成一定的空隙,然后把绕好的电线40穿过空隙,放松外圈30后,外圈30可以夹紧电线40,进而可防止电线40发生打结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比科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比科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02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行步道解体消能防护桩
- 下一篇:一种间歇式生物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