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密肋空腔楼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0738.3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5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傅礼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礼铭 |
主分类号: | E04B5/26 | 分类号: | E04B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空腔 楼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的节能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密肋空腔楼板。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建筑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对空间的需求,城市建筑正努力向着多、高层拓展。城市建设的加快也促成了建筑技术诸多革命性的突破,而其中之一的空心楼盖技术以其独特优势而引人注目。
空心楼盖技术源于60、70年代的预应力空心混凝土预制板,之后采用埋设空心圆管芯模再浇注混凝土的方法成为空心楼盖的第二代产品,最后发展到现阶段埋设空心箱体再现浇的第三代技术,比如本人协同申请的专利号为ZL200420103009.7、名称为“一种现浇混凝土暗密肋无板式空心楼盖”的专利,而第三代产品的显著优点则体现在能满足建筑物对大跨度大荷载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了砼用量,防水性能及抗震性能好,而这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印证。
随着国家一系列节能减排方案的出台,建筑材料节能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普通的空心楼盖技术虽然在保温、隔声方面比传统技术上了一个台阶,但突破性的产品依然鲜见,特别是对于构造自带保温隔热处理的产品则更加少见。基于国家对建筑节能目标的不断提高,改进现有空心楼盖技术使之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已为急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节能密肋空腔楼板,自带保温隔热处理,使楼层间产生断桥式的节能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而实现的:所述的节能密肋空腔楼板,包括框架梁、密肋梁和框架梁与密肋梁或密肋梁与密肋梁之间设置的节能空腔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能空腔构件由上板、下板及周围壁板围合成封闭的空腔体,所述的空腔体内侧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保温层或/和隔热层。在建造楼板的空腔构件内侧设置保温层或/和隔热层,可有效阻隔楼板上下(上、下板面内侧设置时)和楼板横向(侧面内侧设置时)的热传递通道。这样的设置不影响密肋空腔楼板在建筑物应用中的力学性能;这样的设置可使楼板性能的设计更为灵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保温层,从而设计出具有不同保温隔热系数的密肋空腔楼板,以满足不同建筑物对节能性能的要求。这样设置的保温隔热材料密封在楼板内的空腔中,与外部环境隔绝,能有效避免外部环境对材料的化学侵蚀、腐化,使楼板的保温隔热性持久不衰;这样设置的保温隔热层不会受到外部的物理作用而发生变形,从而影响保温隔热效果;这样设置的保温隔热层也易于规模化生产。
所述节能密肋空腔楼板中,所述的框架梁的高度大于密肋梁的高度时,就是常见的明梁加大板的结构型式;所述的框架梁的高度等于密肋梁的高度时,就是常见的无梁密肋空腔楼盖的结构型式;所述的密肋梁的高度大于、等于或小于节能空腔构件的外观高度;或所述的节能空腔构件位于楼板的下部、中部、上部或者贯穿楼板设置。密肋梁高度根据楼板荷载、跨度等力学要求而定。而节能空腔位于楼板的具体什么部位,视设计采用的空腔楼板工艺而定。
所述节能密肋空腔楼板中,所述的节能空腔构件的周围壁板由上下两部分拼接而成;或所述的拼接部位设置有平行于上板或下板的拼接条,所述的拼接条位于周围壁板的外侧或内侧;或所述的拼接条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和/或隔热层。这样设置的空腔构件,上下对扣而成,较适合标准化、规模化机械或人工生产;而在拼接部设置拼接条的做法,则可增大拼接部的接合面,方便对接,为实际施工提供一定的允许误差,同时对对接口也能起到一种保护作用;而在上下拼接条之间设置保温层和/或隔热层,扣合后的整体就是一个完全断桥的空腔构件,而将这样的构件应用在楼板中则会大大提高楼板的保温隔热性能。该拼接条可以设置在空腔构件侧壁的外侧或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礼铭,未经傅礼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07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移动存储设备
- 下一篇:一种交互式移动设备内容提供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