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式电热水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3300.0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0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任慧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慧钦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36/24;A47J36/00;B60N3/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孔祥超 |
地址: | 4000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电热 水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壶,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式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常用水壶,一种是不具有电加热功能的,只能在炉灶上用火加热,户外使用具有局限性;另一种是,在壶体内安装电加热装置,长时间使用会在加热装置上形成水垢,影响加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热水的车载式电热水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载式电热水壶,包括壶体(1)、底座(2)、壶盖(3)和不锈钢内胆(4),壶体(1)上部的前端设置有出水口(5),壶体(1)后端设置有把手(6),壶体(1)内设置有不锈钢内胆(4),所述不锈钢内胆(4)的胆体上设置有螺旋式凹槽,所述螺旋式凹槽内设置有电热丝(7),该电热丝(7)与底座(2)内的加热电源输入端相连。
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电热丝在不锈钢内胆外围对水进行加热,一方面车载电源方便可取,电源稳定,另一方面,不锈钢内胆的螺旋式凹槽增加了电热丝与胆体的接触面积,加热效果好;电热丝不与水接触,进而也避免了加热装置在加热过程中形成水垢,影响加热效果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不锈钢内胆(4)的顶部与壶体(1)的顶部连接密闭,该不锈钢内胆(4)与壶体(1)之间设有真空空腔层,该不锈钢内胆(4)顶部的前端与出水口(5)相对应位置,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与出水口(5)连接相通。采用以上结构,真空空腔层可对不锈钢内胆中水进行保温,不锈钢内胆顶部的凹槽在倒水的时候起到导向作用,使水顺利进入壶体的出水口,避免倒水四溢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指示灯(8)。采用以上方案,可显示水壶的加热或保温状态,方便人们正常使用。
为了防止使用过程中被高温烫伤,在所述壶体(1)中优选设置有硅橡胶层(9),可阻挡大部分热量向外辐射传播。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车辆在外行驶旅途中可随时加热,方便实用,体积小不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车载式电热水壶,包括壶体1、底座2、壶盖3和不锈钢内胆4,壶体1上部的前端设置有出水口5,壶体1后端设置有把手6,壶体1内设置有不锈钢内胆4,所述不锈钢内胆4的胆体上设置有螺旋式凹槽,所述螺旋式凹槽内设置有电热丝7,该电热丝7与底座2内的加热电源输入端相连,所述不锈钢内胆4的顶部与壶体1的顶部连接密闭,该不锈钢内胆4与壶体1之间设有真空空腔层,该不锈钢内胆4顶部的前端与出水口5相对应位置,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与出水口5连接相通;所述壶体(1)的内壁优选设置有硅橡胶层(9);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指示灯8。
使用时,将水壶的底座2置于车内平坦处,盖上壶盖3,接通车载电源,电热丝7通电后发热,指示灯8显示为加热标示,水沸腾以后,指示灯8显示为保温标示,这时拔掉车载电源,便可倒出开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慧钦,未经任慧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33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