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创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5068.4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1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赵雪萍;崔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腔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利用特殊硅胶管置入胸膜腔,使胸腔内的气体、脓液或血液持续排出,恢复胸腔膜的密闭性及重建胸膜腔的正常负压,达到治疗气胸、胸腔积液、脓胸的目的。传统的胸腔引流操作方法是局部浸润麻醉后切开皮肤,以血管钳将胸壁组织钝性分离至破入胸腔,置入口径较粗、质地较硬的胸腔引流导管,并缝合皮肤固定接引流瓶。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局部创口大,易损伤肋间血管,出血多,严重时须剖胸探查;因局麻效果欠佳致钝性分离胸膜部位组织时易引发胸膜反应、甚至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以及愈合后遗留有较大瘢痕,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
近年来,中心静脉导管装置越来越多应用于胸腔引流,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轻微、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患者活动方便,易于接受等特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如申请号为201110330192.9的中国发明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其包括依次连接并连通的双腔导管、连接座和外延管,但是,其设计目的是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流速度快的中心静脉,若将其用于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穿刺针进入胸腔后,导丝由穿刺针进入胸腔过程中需助手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止穿刺针不慎深入刺破肺组织导致气胸等安全隐患;2、导管管径细,引流胸液及排气速度慢,极易导致管腔阻塞。
在现有技术中也存在着一些胸腔引流器械,如申请号为201020282983.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胸腔引流器》,其包括设置有侧孔的引流管、设置在引流管内的排液管以及联通在排液管端部的储液瓶,但此胸腔引流器是在胸腔手术后代替普通胸腔引流管使用,较大的引流管直径仍需要在未缝合的手术切口或者是专门的切口才能放置,这还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与心理负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固定穿刺针位置又能有效避免管腔堵塞的微创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创胸腔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导丝、引流导管,所述引流导管上设置有侧孔,其还包括胸壁扩充棒、套设在所述穿刺针上的套管,所述套管由多个环状塑料卡扣依次连接组成,所述胸壁扩充棒与所述引流导管外径相同。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塑料卡扣第一端设置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的外径与所述塑料卡扣第二端的内径相配合,所述环状突起插入所述塑料卡扣第二端并依次连接形成所述套管,使用多个塑料卡扣连接形成套管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灵活选取套管长度。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胸壁扩充棒为管状结构,所述胸壁扩充棒表面设置有刻度,可以方便手术人员记录置入深度,有效避免了过度深入所对人体造成伤害或者是深度不够所引起的扩充效果不佳。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孔设置在所述引流导管的第一端,所述引流导管第一端内径小于所述引流导管内径,所述引流导管另一端设置有三通装置并且连接有引流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侧孔设置有多个,所述侧孔设置在离所述引流导管第一端10-30mm的范围内。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穿刺针表面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套管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穿刺针表面相对应的刻度,所述套管长度与所述穿刺针长度相同。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丝直径为2mm,所述胸壁扩充棒外径为5mm,内径为2mm。
所述引流导管外径为5mm,内径为4mm,长度为150mm,所述引流导管第一端内径为2mm。
上述技术方案在运用时,先根据具体病情选定穿刺部位,注射器保持负压直达胸腔,见胸水或气体后拔出,以注射器进针长度为参照,设置套管刻度值,退去多余长度,将穿刺针遗留在患者皮肤外的长度与套管等长,沿原穿刺点置入穿刺针,直至因套管固定作用无法进针时,再次回抽见气体或液体,证实胸腔穿刺针穿刺到位,将导丝沿穿刺针导入胸腔内适当深度,拔出穿刺针;左手固定导丝,以胸壁扩充棒沿导丝逐层扩充胸壁各层直至胸腔,导丝的引导可有效的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及神经,拔出胸壁扩充棒后,沿导丝置入引流导管,拔出导丝,引流导管连接引流袋,手术完毕。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穿刺针套管,既可以灵活选取套管长度,又可以固定穿刺针刺入体内深度;
2、本实用新型所组成套管的塑料卡扣的内孔为一端窄一端宽,不仅是为了方便各卡扣的连接,更是增加了穿刺针与套管的阻力,使得导丝在穿过穿刺针时不至于带动穿刺针过度深入胸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50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稠环芳烃树脂生产的滤筒式除尘器
- 下一篇:含有胶囊的牙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