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助力环式撒网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5197.3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0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虹 |
主分类号: | A01K73/02 | 分类号: | A01K7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力 撒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具,具体涉及一种助力环式撒网。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鱼网中,不论是作业用的还是休闲用的鱼网,因其结构上来说一直没有多大的改进,在撒网时,需要一些技巧和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将鱼网撒开;而现今用于休闲娱乐使用的鱼网,使用者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如何撒网,如果用旧式鱼网去捕鱼,因没有时间去练习撒网,致使撒网时不能将鱼网完全撒开,就会影响捕鱼效果,使人们对捕鱼这项活动失去兴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鱼网充分撒开的助力环式撒网。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助力环式撒网,包括鱼网、设置在鱼网顶部的顶扣、网绳和设置在鱼网底部的铅坠,其特征在于,鱼网设有撒网环,在网绳与鱼网铅坠之间纵向设置若干条拉索,拉索上设有导索环。
以上所述的撒网环外形为圆形、多边形或花瓣形。
以上所述的撒网环固定于顶扣与铅坠之间的鱼网上。
以上所述的拉索数量为8-12条。
以上所述的导索环设有若干对称的导索孔,导索环滑动置于网绳与顶扣之间分别穿过导索孔的拉索。
以上所述的拉索上端呈束状连接于网绳,末端各条拉索分别穿过导索环、顶扣和撒网环,纵向对称分布连接于鱼网底部。
以上所述的拉索采用对称等长式或对称非等长式设置。
采用以上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在撒网环惯性带动的作用下,鱼网旋转飞掷从而实现将鱼网充分开张,又可通过拉索快速收网,达到理想的捕鱼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加工及安装工艺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索环的结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抛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网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助力环式撒网,包括鱼网1、设置在鱼网顶部的顶扣2、网绳3和设置在鱼网底部的铅坠4,其特征在于,鱼网设有撒网环5,在网绳3与鱼网铅坠4之间纵向设置若干条拉索6,拉索上设有导索环7。所述的撒网环5外形为圆形、多边形或花瓣形,固定于顶扣与铅坠之间的鱼网上。所述的拉索6数量为8-12条。所述的导索环7设有若干对称的导索孔8,导索环7滑动置于网绳3与顶扣2之间分别穿过导索孔8的拉索6,拉索6上端呈束状连接于网绳3,末端各条拉索6分别穿过导索环7、顶扣2和撒网环5,纵向对称分布连接于鱼网1的底部。拉索6采用对称等长式或对称非等长式设置。
使用时,手握撒网环5,并将一部分铅坠4放置在撒网环5内用手握紧,同时将剩余部分的铅坠4搭置在撒网环5与顶扣2之间的网体上,然后象抛掷飞碟一样将鱼网1连同撒网环5一起掷出,在撒网环5惯性带动的作用下,这样撒出的鱼网1就张开很大,达到最大面积最圆的张开鱼网的效果。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捕鱼收拉鱼网时,收拉网绳3牵引各条连接于鱼网1底部的拉索6,由于导索环7上的导索孔8将各条拉索分开,在拉索快速收拉时可顺畅通过导索环和顶扣。铅坠4跟随拉索6向内收纳直至阻塞于顶扣2下方,鱼网1形成闭合状态,使鱼获困于网中,达到理想的捕鱼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加工及安装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不仅适用于休闲娱乐用的鱼网,也适用于正式捕鱼作业的鱼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虹,未经张晓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51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玉米田农药喷洒机
- 下一篇:一种养殖塘的水位控制和排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