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救生艇的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6404.7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4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树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渤安汇通船舶救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02 | 分类号: | B63C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艇 改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艇的改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复杂环境下的救生艇的改良结构。
一般用于淹水地区或溪流救灾的陆上型救生艇,为传统的硬壳式小艇或充气式橡皮艇,由于硬壳式小艇笨重不利搬运,因此,现有救生艇大多为充气式橡皮艇,但是充气式橡皮艇较轻且重心不稳,不但遇急流时容易翻覆,且易被尖锐物刺破泄气而失去浮力。
图1揭示了一种救生艇结构,其由内部填充发泡材料的浮力体11所构成,其包括设于该浮力体11中央底部的底板12结构、浮力体11外侧所环绕设置呈圆杆状的配重杆13、后缘的尾板14、设于浮力体的座板15以及安全带16。浮力体11长期使用难免因破损而进水,致使该浮力体11内所填充的发泡材料(PU聚胺酯)因接触浸水,并且水气无法排出而产生水解劣化,因而造成浮力体11损坏,结构强度受影响而产生安全问题。此外,由于浮力体11内部所填充的发泡材料(PU聚胺酯)具有5%‑10%的吸水力,当浮力体11破损而导致进水无法排出时,救生艇则可能产生艇身某侧重量增加,重量不平均而导致重心不稳、容易翻覆等安全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救生艇的改良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水面稳定性的救生艇改良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救生艇的改良结构,包含呈U字形管状的浮体部,以及设于该浮体部中央底部的底板部所组成的救生艇本体以供使用于救灾,其中,该浮体部设有支撑件,以及布设于该浮体部的发泡材料,所述浮体部上的发泡材料包覆所述支撑件以构成配重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所述浮体部上的发泡材料包覆所述支撑件以构成配重效果,以增加救生艇浮于水面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所述浮体部上的发泡材料包覆所述支撑件以构成配重效果,以增加救生艇浮于水面的稳定性。
图1是现有的救生艇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的救生艇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浮体部及座板、底板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浮体部及座板、底板部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浮体部及尾杆的剖视图。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设有由呈管状并呈U字形的浮体部21,以及设于该浮体部21中央底部的底板部22所组成的救生艇本体2,其中,该浮体部21包含呈中空管状的支撑件211(该支撑件211是由塑胶PVC或其他硬质材料所构成的中空管体),以及包覆于该支撑件211外围的发泡材料212。浮体部21以高强度橡胶布或帆布所构成,该发泡材料212为发泡性高的高分子材料,该发泡材料212一种不吸水的PE高分子发泡材料,其布设于浮体部21内,将支撑件211紧密包覆,浮体部21的后部,设有连接左、右侧支撑件211,且贯穿浮体部21的尾杆23;该浮体部21的底板部22下方,设有底壳部24;该浮体部21的左右两侧的适当位置,设有至少位于前、后方的把手25,以供手持将浮体部21拉起搬运,或供乘坐者手抓定位。浮体部21的上端则设有间隔排列的若干个座板26,并于该等座板26设有安全带27,以供乘坐者绑缚固定身体。
该水上救生艇使用于淹水地区或溪流的救灾,通过该浮体部21发泡材料212所包覆的支撑件211构成配重效果,以增加该救生艇浮于水面的稳定性。
当救生艇不慎被尖锐物体刺破裂时,由于该浮体部21发泡材料212所特有的整体浮力,并不会因进水失去浮力,且该受浮体部21发泡材料212包覆的支撑件211除了本身中空结构所形成的浮力之外,也可构成配重效果,使航行得以维持平稳度。
此外,当在尾杆23装上船外机17(传动机)时,由于该尾杆23连接于左、右侧支撑件211之间,且贯穿浮体部21,使该尾杆23具有坚固结构支撑,得以承受船外机17(传动机)启动前进时所产生的后座力,而不致于造成该后座力冲击尾板14损坏,进而确保整艘救生艇使用上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渤安汇通船舶救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渤安汇通船舶救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6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拆卸式饮料瓶
- 下一篇:一种可自动回位的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