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救生衣扣具的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6437.1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4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树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渤安汇通船舶救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11 | 分类号: | B63C9/11;A44B1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 衣扣 改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衣扣具的改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在溺水时使用的救生衣扣具的改良结构。
水上活动或避难溺水时,救生衣是一个保险的要件,但是,因不适或错误性穿着,将带来风险。目前的救生衣设计,依使用目的的不同,大概可分成有两类,一种为防护穿戴式,另一种则为紧急应用穿戴。其中差异性在于穿戴时间上的长短,该救生衣设计目的为救命时的护套,一般设计都采通用设计,在实际穿戴时常因松垮的穿戴行为,在真正发生出险时将造成灾难的发生。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救生衣扣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救生衣扣具的改良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救生衣扣具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身体重心部的护具周围设有第一扣具部及第二扣具部,每一扣具部各设有一个挠性环带,而对应第一扣具部与第二扣具部挠性环带交叉处设有活动部;其中挠性环带延伸来自救生衣本体,共延伸出二条跨挂肩部;救生衣护具紧密包覆身体重心部,促使使用者在溺水过程中保持平衡垂直引颈向上的姿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救生衣护具紧密包覆身体重心部,促使使用者在溺水过程中保持平衡垂直引颈向上的姿势。
图1是现有救生用具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救生衣套装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救生衣套装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救生衣套装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活动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的实施例示意图。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考图3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支撑身体重心部的护具周围设有第一扣具部10及第二扣具部20,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衣为现有的肩缚式救生衣结构,其中应用原理在于救生衣肩臂膀处分别各设有一个环浮板U设计,又在两肩臂膀胸前缘设有一个浮片板R,该两肩臂膀、胸隔板与防潮布剪裁呈一围肚兜设计,穿戴时紧需将两臂穿入肚兜手袖孔,并将两肩臂膀旁缘的绑线捆束即完成穿戴。本实用新型改良在该两肩臂膀旁缘钩设一个扣具部组,在右肩臂膀旁缘钩设第一扣具部10,又在左肩臂膀旁缘钩设第二扣具部20。
再参阅图4所示内容,每一扣具部上各设有一个挠性环带30,每一扣具部上的挠性环带30,在使用者的背脊段相接处且对应第一扣具部10与第二扣具部20,设计为交叉状,而对应第一扣具部10与第二扣具部20挠性环带30交叉中缘设有一个活动部40,胸前围兜黏设一组挠性环带30,延伸至颈部后缘交叉套设入一个活动部扣具,挠性环带30一端在穿设入右肩臂膀旁缘钩设的第一扣具部10,又挠性环带30另一端在穿设入左肩臂膀旁缘钩设的第二扣具部20。
将延伸出该第一扣具部10及第二扣具部20的两端挠性环带30绑设固定,该活动部包括V形栓片配重41及一个绳夹持器42,其中V形栓片配重适穿设入来自胸前围兜黏设的挠性环带30组,使得挠性环带30呈交叉叠置状,在活动部的中心部设绳夹持器42,该V形栓片配重41与绳夹持器42形成一个平衡机构组合。请参阅图5,该活动部中心部的绳夹持器42设一条扣绳来控制该活动部的牵引,扣绳(图未示)为具浮水性的聚丙烯织布材质,该绳夹持器本体材料可为防锈材质物件,如陶磁盘、钛铝合金等,为确保该活动部扣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V形栓片配重41以钛铝合金材料为首选,主要使用目的在于引提穿戴者时,因其重力集中于V形栓片配重41上,如利用陶瓷片易发生脆裂,钢片易受引提金属的触电干扰,不具安全性,且钛铝合金材料与扣绳间的反覆牵扯数,其效益最优。海难救助过程中,该活动部扣件透过利用与上述构件间的牵导固定,使救生衣护具紧密包覆身体重心部,促使用者于溺水过程中保持一个平衡垂直引颈向上的姿势,并且在引提重负时,随时将引提者重心固置于最稳定的平衡状态,当运输或拉扯过程间,其安全防护机能最佳。
上文所列出的一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渤安汇通船舶救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渤安汇通船舶救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64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