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药仪的治疗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6650.2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2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孙宝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宝娥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N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药仪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透药仪的治疗头。
背景技术
超声透皮给药装置是通过超声波产生的空化作用与直流或脉冲电流的电脉作用叠加促使药物粒子透过皮肤或粘膜,进入组织和血液循环,达到药物治疗的目的。超声电导透皮给药装置的治疗头是超声波的发生、发射以及与机体接触后形成的电流回路,并通过导线与主机连接的装置。目前,现有超声电导透皮给药装置的脉冲电极通常采用金属片。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脉冲电极与皮肤零距离接触,作为脉冲电极的金属片电阻很小,一旦脉冲电极损坏,其输出电压会突然大幅度提升,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另外,现有超声透皮给药装置还存在密封不好以及与皮肤接触不够紧密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保证密封性并且保证与皮肤接触紧密的透药仪的治疗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透药仪的治疗头,包括壳体,壳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扣接在下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底端面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透药装置。
进一步地说:
所述透药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开口上端的超声波换能器晶片和治疗电极,开口中设置有给药贴片。
更进一步地说:
所述超声波换能器晶片和治疗电极之间设置有硅胶层。
所述治疗电极是由导电钢片、导电塑料或者导电纤维制成的。
更进一步地说:
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和治疗电极是由注塑工艺连接为一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透药仪的治疗头设有治疗电极和超声波换能器晶片,采用导电钢片、导电塑料或导电尼龙作为治疗电极,由于导电钢片、导电塑料或导电尼龙存在一定的电阻,确保输出电压稳定,安全性较好,下壳体中部的凹形结构可用于放置给药贴片,治疗电极通过含有药液的潮湿纤维后达患者皮肤,治疗电极不容易短路,克服了现有的金属片作为治疗电极直接接触皮肤,存在安全性差的问题。另外,治疗电极和换能器晶片之间采用了硅胶连接,能使治疗头有一定的温升,对药物的透入有帮助,同时,本实用新型上壳体、下壳体与治疗电极通过注塑呈一体结构,其密封效果良好。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壳体可设计为球形结构,增大了超声波作用的空间,治疗效果更好。为了增强效果,也可以在治疗头的上壳体设置绑带,绑带绑在身体上时,球形结构的上壳体使皮肤受到均匀的压强,治疗头与皮肤接触紧密,增加晶片存在的空间,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输出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2-治疗电极;3-硅胶层;4-超声波换能器晶片;5-下壳体;6-给药贴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透药仪的治疗头,包括壳体,壳体分为上壳体1和下壳体5,上壳体1扣接在下壳体5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底端面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透药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透药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开口上端的超声波换能器晶片4和治疗电极2,开口中设置有给药贴片6。所述超声波换能器晶片4和治疗电极2之间设置有硅胶层3。超声波换能器晶片4和治疗电极2上都连接有导线,导线贯穿上壳体。
在本实施例中,治疗电极是由导电钢片、导电塑料或者导电纤维制成的。同时,上壳体1、下壳体5和治疗电极2是由注塑工艺连接为一体。
透药仪的治疗头设有治疗电极和超声波换能器晶片,采用导电钢片、导电塑料或导电尼龙作为治疗电极,由于导电钢片、导电塑料或导电尼龙存在一定的电阻,确保输出电压稳定,安全性较好,下壳体中部的凹形结构可用于放置给药贴片,治疗电极通过含有药液的潮湿纤维后达患者皮肤,治疗电极不容易短路,克服了现有的金属片作为治疗电极直接接触皮肤,存在安全性差的问题。另外,治疗电极和换能器晶片之间采用了硅胶连接,能使治疗头有一定的温升,对药物的透入有帮助,同时,本实用新型上壳体、下壳体与治疗电极通过注塑呈一体结构,其密封效果良好。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壳体可设计为球形结构,增大了超声波作用的空间,治疗效果更好。为了增强效果,也可以在治疗头的上壳体设置绑带,绑带绑在身体上时,球形结构的上壳体使皮肤受到均匀的压强,治疗头与皮肤接触紧密,增加晶片存在的空间,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输出功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宝娥,未经孙宝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66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