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振装置及具有该减振装置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7048.0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9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福留宽树;奥本泰典;中村由加里;梅本留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F16F15/08;B62D3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刘煜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具有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及具有该减振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例如拖拉机等车辆中,通常在驾驶室框架与车辆主体之间设置防振部件。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会发生颠簸、振动,这类振动传递到驾驶室,会给驾驶员等造成不适,因此,在以往的技术中,通过在驾驶室框架与车辆主体之间设置防振部件来减振,来缓解因振动而带来的不适。
日本特开2001-171565号专利文件中公开了这样一种防振部件设置构造:在车辆主体上设置有支撑架,驾驶室框架设置于该支持架上,并且在驾驶室框架与该支撑架的连接部设置防振部件,由此减轻驾驶室的振动。
然而,这种利用支撑架的构造较为复杂,采用的部件较多,拆装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装置及具有该减振装置的车辆,该减振装置构造简单、采用的部件较少,且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包括:振动源;具有通孔的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的外周具有与所述通孔的轴方向垂直的环状的凹陷部;被振动体,该被振动体具有开口,所述弹性部件贯通设置于所述开口中且所述凹陷部与该开口嵌合;筒状部件,该筒状部件设置于所述弹性部件的通孔内;第一夹持部件,该第一夹持部件被夹持在内嵌有所述筒状部件的所述弹性体与所述振动源之间;第二夹持部件,该第二夹持部件抵接在内嵌有所述筒状部件的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振动源的呈对向侧的端面上;以及紧固部件,该紧固部件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的与所述弹性部件的相反侧抵接地插设于该第二夹持部件,并穿过所述筒状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而固定在所述振动源上。
可选地,在所述减振装置中,所述弹性部件的外周设置有圆筒状的导向部件。
可选地,在所述减振装置中,所述弹性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被振动体上。
可选地,在所述减振装置中,所述导向部件设置有两个,该两个导向部件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地夹持所述被振动体。
可选地,在所述减振装置中,位于所述被振动体的下侧的所述导向部件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呈非接触状态,位于所述被振动体的上侧的所述导向部件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呈非接触状态。
此外,在所述减振装置中,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具有第一通孔的第一弹性体,在该第一弹性体的轴方向的端面上、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部位形成有第一凸起部;以及具有第二通孔的第二弹性体,在该第二弹性体的轴方向的端面上、在靠近所述第二通孔的部位形成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弹性体与所述第二弹性体同轴设置,且设置为:所述第一弹性体靠近所述第一夹持部件、所述第二弹性体靠近所述第二夹持部件,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呈对向地构成为该弹性部件的凹陷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构成所述通孔。
此外,在所述减振装置中,所述弹性部件为橡胶部件。
此外,在所述减振装置中,所述紧固部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振动源。
此外,在所述减振装置中,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反侧的端部形成为顶端小的锥状。
此外,在所述减振装置中,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相反侧的端部形成为顶端小的锥状。
另外,本实用新型第二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在该车辆中,所述振动源为具有发动机的车辆主体,所述被振动体为驾驶室框架。
此外,在所述车辆中,所述驾驶室框架的下部设置有驾驶室框架支撑用支架,所述驾驶室框架支撑用支架的侧面设置有朝向车辆后方的反射部件。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装置及具有该减振装置的车辆,可以将驾驶室框架直接设置在车辆主体上,而无需在车辆主体上设置支撑架,因此,构造简单,采用的部件较少,成本较低,且能够得到良好的减振效果,避免驾驶员等因振动而产生不适感。
此外,通过设置导向部件,可以更好地抑制弹性部件的变形,提高弹性部件的耐久性。即使在驾驶室产生左右方向上的摆动的情况下,因为导向部件能够抑制弹性部件的变形,所以不会发生被振动体在发生左右摇摆时强有力地接触到弹性部件上、对其施加较大作用力的情况,因而能够提高弹性部件的耐久性。另一方面,由于设置成所述导向部件与第一夹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不接触,由此可以进一步抑制由振动源产生的振动的传递,得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此外,通过设置分体的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不仅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而且安装拆卸较为简单、可操作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70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液体喷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