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处理混合絮凝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7155.3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8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钟春红;郑恒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处理 混合 絮凝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混合絮凝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水处理时需要向水中加入混凝药剂和絮凝药剂并混合均匀,然后进行过滤或沉淀,混合絮凝反应装置用于给排水工艺混凝过程的反应阶段,使胶体颗粒形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加入药剂时需要控制搅拌强度,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反应过程,达到理想的反应效果。现有常见有些反应池安装搅拌机,能耗较高;还有网格反应池造成沉集,有效容积减少,反应时间不够。所以需要一种能耗低,混凝充分,絮凝效果好,并且维修方便的絮凝反应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低,混凝充分,絮凝效果好,并且维修方便的絮凝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处理混合絮凝反应装置,主要由混凝药剂加药装置、絮凝药剂加药装置、管道混合器、加药支管、配水支管、曝气支管、整流板和絮凝池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体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曝气支管、配水支管和加药支管;所述混凝药剂加药装置通过混凝药剂加药管与管道混合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絮凝池体内设置有竖向安装的整流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有管道混合器,进水能快速与混凝药剂发生反应;由于絮凝池体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曝气支管、配水支管和加药支管,进水与絮凝药剂均匀反应,生成的絮状体颗粒较大,避免采用搅拌机,能耗降低;采用曝气支管有效避免造成池底沉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示意图;
图2为加药装置及加药支管安装平面图;
图3为配水支管安装平面图;
图4为曝气支管安装平面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混凝药剂加药装置;2—混凝药剂加药管;3—絮凝药剂加药装置;4—絮凝药剂加药管;5—进水管;6—管道混合器;7—加药支管;8—配水支管;9—曝气支管;10—支架;11—整流板;12—出水槽;13—出水管;14—絮凝池体;15—排空管;16—曝气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混凝药剂加药装置1、絮凝药剂加药装置3、管道混合器6、加药支管7、配水支管8、曝气支管9、整流板11和絮凝池体1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体14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曝气支管9、配水支管8和加药支管7;所述混凝药剂加药装置1通过混凝药剂加药管2与管道混合器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絮凝池体14内设置有竖向安装的整流板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待处理的水与药剂混合进入管道混合器6,进水能快速与混凝药剂发生反应,然后通过曝气支管均匀进入絮凝池体14内,由于絮凝池体14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曝气支管9、配水支管8和加药支管7,曝气支管9、配水支管8和加药支管7均开有小孔,在整流板11之间进水与絮凝药剂均匀反应,生成较大的絮状体颗粒,采用曝气支管有效避免造成池底沉集,絮凝后水在出水槽13收集,进入后续处理工艺。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71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蜂窝石材复合板
- 下一篇:一种高凝固点液体贮罐进出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