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7826.6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8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启文 |
主分类号: | A47L5/00 | 分类号: | A47L5/00;A47L9/00;A47L9/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倾倒灰尘方便省力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一种清洁卫生用具,其用于清除地面、地毯、墙壁、家具等表面上的灰尘;按照吸尘器的结构,通常可以分为立式吸尘器、卧式吸尘器信便携式吸尘器等,但前述各种吸尘器大体上包括外壳、由导入电流生成吸力的电机、形成风路系统的吸尘管、风道、风扇及集聚灰尘的尘筒,该尘筒上安装有用于打开及关闭尘筒的尘盖。
使用时,地面等灰尘由吸尘管进入外壳内的风道并汇集于尘筒内,当需要倾倒尘筒内的灰尘时,传统技术中一般于尘盖外表面设有凹槽,需要用手抠住该凹槽位置以将尘盖打开,清尘完毕后,再将尘盖装入尘筒底端相应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操作十分不便,尤其是有时尘盖过紧还会出现难于打开的现象;而随着吸尘器的多次使用及尘盖老化,也会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尘盖出现脱落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另外,在生产制作尘筒及尘盖时,若产品尺寸把握不准也极易出现尘盖松动引起尘盖脱落等问题。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尘器,其针对前述尘盖设置的控制机构,使得尘盖的打开及关闭变得方便自如,倾倒灰尘更加省力简便,有效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尘盖过紧难于打开或过松易脱落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吸尘器,包括有吸尘器主体、用于集尘的尘筒和用于打开及关闭尘筒的尘盖;该尘盖一端枢接于吸尘器主体或尘筒上,该尘盖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相对绕前述尘盖的枢接位置可旋转式设置;
针对前述尘盖设置有便于打开及关闭尘盖的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有拉杆、转轴结构件及扭簧;
该转轴结构件包括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转轴体,该转轴体周侧表面上分别连接有连杆和钩杆,该连杆和钩杆系与转轴体同步旋转式设置,该连杆自转轴体周侧表面斜向上延伸设置,该钩杆自转轴体周侧表面向下延伸设置,该钩杆的延伸尾端形成有钩部,该钩部具有向上扣压面,相应地,前述尘盖的自由端形成有与该钩部配合的扣位,该扣位具有向下扣压面,尘盖关闭状态时,钩部的向上扣压面抵于扣位的向下扣压面下;
该拉杆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其一端向上露于吸尘器主体外,并拉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前述连杆上;
该扭簧包括有与转轴体同向延伸的簧体和分别一体连接于簧体前、后端的扭杆,该后端扭杆连接于前述转轴体上并与转轴体同步旋转式设置,该前端扭杆连接于吸尘器主体上,该吸尘器主体限制前端扭杆向上的自由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轴体周侧表面上下间距式凸伸有两限位板,该两限位板间形成沿转轴体延伸方向延伸的限位槽,前述后端扭杆嵌于该限位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尘器主体上沿转轴体延伸方向凸设有定位柱,前述转轴体内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枢接孔,定位柱枢接于该枢接孔内,前述扭簧套于定位柱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柱侧旁设置有一用于限制前端扭杆向上自由度的限位部,该前端扭杆抵于限位部下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杆的延伸尾端开设有连接孔,并连杆上于连接孔前后侧形成有挡臂;前述拉杆的底端分别沿拉杆前、后侧凸伸形成有挡部,该拉杆嵌于连接孔内,该前、后侧的挡部分别抵于前、后侧挡臂下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孔于延伸尾端面上形成有供拉杆装入的开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尘器主体上凸设有限位柱,前述拉杆上开设有限位行程槽,该限位行程槽位于拉杆与连杆的连接位置上方,前述限位柱嵌于限位行程槽内;以及,该拉杆上对应限位行程槽上方位置凸设有一凸柱,还设置有一拉簧,该拉簧包括有簧体和分别一体连接于簧体两端的钩环,其一端的钩环套于凸柱上,而另一端的钩环套于前述限位柱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尘器主体包括有吸尘管、外壳、位于外壳内的电机、风扇及风道,该风道连接于吸尘管与前述尘筒的入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尘筒内设置有滤尘桶,该滤尘桶上端开口连接于前述风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杆之露于吸尘器主体外的端部上连接有便于上提拉杆的扣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启文,未经陈启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78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控照明器的控制电路
- 下一篇:一种新型半自动擦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