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有倒角导向条的硅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8005.4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9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代军;黄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州方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5/04 | 分类号: | B28D5/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3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有 倒角 导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硅棒,特别是一种设有倒角导向条的硅棒,属于太阳能硅棒生产中硅棒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硅棒在切割过程中,由于入刀时线网不稳定,钢线容易打滑,从而造成厚薄片、裂片,严重者会造成压线、断线;由于在切割过程中,碳化硅的切削能力是变化的,颗粒大小有差异变化,加上钢线入刀时及钢线入晶棒时的带浆量相对较大,此种现象易造成钢线的进给反方向的硅棒厚度不均;线网进给到一定深度时,产生线弓,硅棒侧面与硅棒面对线网的面交接区域所受力最大,使倒角处易产生崩边,这些问题一直影响硅棒的切割质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有倒角导向条的硅棒,能使硅棒加工中线网切割更均匀,减少崩边片、厚薄片、裂片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设有倒角导向条的硅棒,所述硅棒的侧面设有导向条,所述侧面为钢线进给首先接触的面。
所述导向条粘接在硅棒的第一侧面上,导向条的粘接位置与硅棒倒角处的棱平行;所述导向条两端面与硅棒两端面平行。
所述导向条为梯形,梯形厚:1~10mm,梯形较短底边长1~156mm。
所述导向条为PPS、PMMA、PEEK、PET、PVC、PPO、PS、PC、PES或者PASU通用工程塑料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导向条至少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一种设有倒角导向条的硅棒,更好地解决硅棒加工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如:厚薄片问题;崩边;裂片;碎片,使线网尽可能平稳等距的切割硅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有倒角导向条的硅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有倒角导向条的硅棒测试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向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硅棒加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设有倒角导向条的硅棒,所述硅棒1的第一侧面2设有导向条3,所述第一侧面2为钢线进给首先接触的面。
所述导向条3粘接在硅棒1的第一侧面2上,导向条3的粘接位置与硅棒1倒角处的棱4平行;所述导向条3两端面与硅棒1两端面平行。
所述导向条3为梯形,梯形厚:1~10mm,梯形较短底边长1~156mm。
所述导向条3为PPS、PMMA、PEEK、PET、PVC、PPO、PS、PC、PES或者PASU通用工程塑料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导向条3至少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一种设有倒角导向条的硅棒,在切割过程中,切割一定深度时,切过倒角,线网5形成线弓,钢线首先经过第一侧面2的导向条3,导向条3相对于硅棒1较软,钢线可先确定线距,待走线平稳后开始切割硅棒1,如此,便会减少厚薄片、落片等情况。
本实用新型一种设有倒角导向条的硅棒,在切割过程中,硅棒1的第二侧面6的钢线带浆量较硅棒1中部及硅棒1的侧面的带浆量相对大些,碳化硅也较锋利,硅棒1整体切割不均匀。放置导向条后,钢线首先切割导向条3,然后经过导向条3与硅棒1间的胶层过滤作用,使碳化硅对整个硅棒的切割效果一致,以便减少由于硅棒表面厚薄不均造成的质量损失。
本实用新型一种设有倒角导向条的硅棒,在切割过程中,当线网5切到一定深度时会产生线弓,硅棒1圆弧处受力较大,线速过快会使切割的硅棒1表面光滑,但会在圆弧处或第一侧面2产生崩边,放置导向条3后,又因为线弓影响,在钢线高速运动的同时,首先接触第二侧面6粘接的导向条3,钢线切到硅棒的第一侧面2时,钢线的各项运动参数已较稳定,将损伤:崩边、厚薄等转移至导向条3上。
如同上述崩边转移问题,将钢线切入硅棒1时产生的硅棒1的表面厚薄不均问题一致转到导向条3上,当钢线切到硅棒1时,线距较稳定,带砂量相当,避免了切割的硅棒TTV不达标的情形。
当切割深度到达导向条3的上边沿时,带有倒角的导向条3的作用是使钢线平稳的由导向条3过渡到硅棒1本体,如此避免因为钢线突然由导向条3的直角端瞬间过渡到硅棒1上而产生得一系列质量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州方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州方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80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