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封隔器中途动作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8099.5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0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勇;罗全明;李江涛;张代明;商延兵;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普瑞思德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3/06 | 分类号: | E21B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91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封隔器 中途 动作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井下采油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封隔器中途动作工具。
背景技术
一般的,对油井进行挂滤防砂作业、卡堵水时,需要下入封隔器用于完成作业目的。在下入封隔器的作业过程中,常常由于下入速度不均匀,下入速度时快时慢,管内形成水击现象,水击现象对封隔器的启动销钉反复冲击,导致启动销钉疲劳破坏,造成封隔器中途动作。中途动作后,由于封隔器胶筒被提前压缩,导致胶筒外径大出封隔器钢体部分,后续下入管柱将会使封隔器胶筒损伤,失去密封功能,同时卡瓦会刮伤套管内壁。因此,中途动作现象不但会导致作业失败,同时还会损伤套管。目前需要一种防止封隔器中途动作的工具,目前尚无此类工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封隔器中途动作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防封隔器中途动作工具,其结构包括上接头和下接头,上接头上端内加工有上油管螺纹,上接头内轴向加工一台阶通孔,台阶通孔上端设置为大孔径孔,上接头径向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大孔径孔连通的径向通孔,大孔径孔下端台阶部加工有坐封用密封锥面,大孔径孔下端台阶部的非轴心部在轴向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轴向传压孔,轴向传压孔与上接头径向通孔空间上不相交,上接头台阶通孔的大孔径孔与径向通孔构成压力释放通道;台阶通孔内设置有密封球杆,密封球杆的球头部坐设在密封锥面上,密封球杆的杆身穿接在台阶通孔中、下部的孔内并探出台阶通孔末端,探出的密封球杆尾端通过螺纹与锁帽连接,台阶通孔中部孔径大于密封球杆杆身直径,密封球杆的杆身上穿套有弹簧,弹簧上端顶接在球头部,下端顶接在台阶通孔中、下部的阶台上,台阶通孔下部孔与密封球杆杆身之间设置有密封环;下接头上端与上接头末端固定连接。
下接头与上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上接头与下接头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
下接头下端外缘开设有下油管螺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该防封隔器中途动作工具能够有效解决封隔器下井过程中中途动作的问题,保证油气水井座封封隔器的顺利实施,对整个防砂作业过程提供了有力保证。
该防封隔器中途动作工具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上接头,2、上油管螺纹,3、台阶通孔,4、大孔径孔,5、径向通孔,6、密封锥面,7、轴向传压孔,8、压力释放通道,9、密封球杆,10、锁帽,11、弹簧,12、密封环,13、下接头,14、丝扣,15、O型密封圈,16、下油管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防封隔器中途动作工具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封隔器中途动作工具,其结构包括上接头1和下接头13,上接头1上端内加工有上油管螺纹2,上接头1内轴向加工一台阶通孔3,台阶通孔3上端设置为大孔径孔4,上接头1径向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大孔径孔连通的径向通孔5,大孔径孔4下端台阶部加工有坐封用密封锥面6,大孔径孔下端台阶部的非轴心部在轴向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轴向传压孔7,轴向传压孔7与上接头径向通孔5空间上不相交,上接头台阶通孔的大孔径孔与径向通孔构成压力释放通道8;台阶通孔3内设置有密封球杆9,密封球杆9的球头部坐设在密封锥面6上,密封球杆9的杆身穿接在台阶通孔中、下部的孔内并探出台阶通孔末端,探出的密封球杆尾端通过螺纹与锁帽10连接,台阶通孔中部孔径大于密封球杆杆身直径,密封球杆9的杆身上穿套有弹簧11,弹簧11上端顶接在球头部,下端顶接在台阶通孔中、下部的阶台上,台阶通孔3下部孔与密封球杆杆身之间设置有密封环12;下接头13上端与上接头1末端采用丝扣14固定连接,上接头1与下接头13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15。下接头13下端外缘开设有下油管螺纹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普瑞思德石油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普瑞思德石油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80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