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式油压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8350.8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洛卡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315318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式 油压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形涉及一种汽车附件,具体涉及一种新式油压调节器。
背景技术
油压调节器应用在汽车燃油供应系统中,安装在汽车燃油供应系统中的回油系统中,起到保持系统内部预定的油压值,以使燃油泵实现快速启动以及在汽车工作状态下系统油压过高的时候泄压来调节系统油压以及在燃油泵关闭时迅速关闭阀门保持剩余压力的作用。油压调节器金属外壳的中间通过密封膜片将壳体内腔分成两个小腔,一个是空气腔,内装一个带预紧力的宝塔弹簧作用在膜片上;另一室为燃油腔,直接连入供油总管。当供油总管的燃油进入燃油腔的油压超过预定的数值时,燃油压力就将密封膜片、阀球座和阀球一起往下移,克服弹簧压力,使阀门打开,燃油腔内过剩的燃油通过阀门内通孔进入回油管回流到燃油箱中,因而使燃油系统的压力保持在预定的油压值上。然而,现有油压调节器阀球座需要进行电镀处理,而因结构关系经常出现镀锌度不均匀的情况,使得阀球座容易腐蚀,造成阀球转动不灵活,使油压调节器的保压性能下降。并且,阀门密封面容易划伤,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保压性能。另外,现有油压调节器的耐腐蚀性差,无法再甲醇汽油、乙醇汽油中使用,限制了应用范围。
实用新形内容
本实用新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油压调节器,以解决现有油压调节器保压性能差、耐腐蚀性差、适用范围窄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式油压调节器,包括:小O型圈、阀门、上阀体、大O型圈、密封垫圈、若干密封膜片、阀球、弹簧座、阀球座、小弹簧、宝塔弹簧和下阀体,上阀体和下阀体连接内部形成空腔,大O型圈、密封垫圈套接至上阀体底部;密封膜片叠加设置在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将空腔划分为燃油腔和空气腔;小O型圈套接至阀门顶部,阀门穿设于上阀体,且部分设置于燃油腔内;阀球设置在燃油腔内与阀门连接,阀球座与阀球连接且与密封膜片套接连接,小弹簧设置在阀球座内与阀球连接;弹簧座设置在空气腔内与阀球座套接连接,宝塔弹簧与弹簧座连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新式油压调节器,所述阀球座采用不锈钢制成。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新式油压调节器,所述阀门采用不锈钢制成。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新式油压调节器,所述密封膜片均采用FKM材质。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新式油压调节器,所述小O型圈和大O型圈均采用氟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系列油压调节器进行改进,使油压调节器的使用环境更加广泛,产品寿命更加长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阀球座和阀门均采用不锈钢材质,阀球座减少电镀环节,避免了因电镀不均造成的腐蚀,阀球转动灵活,同时,阀门随着硬度的增加,使用过程中密封端面不易划伤,大大提高了保压性能。另外,所述新式油压调节器的两片密封膜片均采用FKM材质,提高了耐腐蚀性,能很好地耐甲醇、乙醇等,扩大了适用范围。同时,O型圈采用氟橡胶材料,能使产品长期有效地密封,延长油压调节器的使用寿命。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保压性能好、耐腐蚀性强、适用范围广泛且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压调节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压调节器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形。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2,一种新式油压调节器,包括:小O型圈1、阀门2、上阀体6、大O型圈4、密封垫圈5、两片密封膜片7、阀球8、弹簧座9、阀球座10、小弹簧11、宝塔弹簧12和下阀体13,上阀体6和下阀体13连接内部形成空腔,大O型圈4、密封垫圈5套接至上阀体6底部;密封膜片7叠加设置在上阀体6和下阀体13之间,将空腔划分为燃油腔和空气腔;小O型圈1套接至阀门2顶部,阀门2穿设于上阀体6,且部分设置于燃油腔内;阀球8设置在燃油腔内与阀门2连接,阀球座10与阀球8连接且与密封膜片7套接连接,小弹簧11设置在阀球座10内与阀球8连接;弹簧座9设置在空气腔内与阀球座10套接连接,宝塔弹簧12与弹簧座9连接。
具体地,阀球座10采用不锈钢制成;阀门2采用不锈钢制成;两片密封膜片7均采用FKM材质;小O型圈1和大O型圈4均采用氟橡胶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洛卡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洛卡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83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