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刮变色车窗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8371.X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8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刘七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七珠 |
主分类号: | B60J1/00 | 分类号: | B60J1/00;B32B27/36;B32B27/3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张少君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车窗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相关设备,尤其是一种抗刮变色车窗玻璃。
背景技术
在现代汽车中,车窗作为车厢四壁设置的窗户,为了挡风遮雨,但又不遮挡视线,车窗一般采用玻璃材料,随着时代变迁,车窗玻璃也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年来,现代轿车外型的发展与玻璃工艺的发展息息相关,玻璃业逐步涉足汽车工业,创造了多种安全玻璃,如隔音玻璃、钢化玻璃和区域钢化玻璃等品种,极大地改善了汽车玻璃的性能。然而,现有设计中的变色车窗玻璃价格昂贵,制造工艺复杂,不利与在普通汽车上实施,并且无法抵挡飞沙走石或其他硬物的刮伤。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结构简易和成本低廉的抗刮变色车窗玻璃,并且能抵挡飞沙走石或硬物的刮伤,保护玻璃的完整和美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刮变色车窗玻璃,所述车窗玻璃设有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在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设有智能变色膜,在第一玻璃层与智能变色膜之间设有第一粘胶层,在智能变色膜与第二玻璃层之间设有第二粘胶层;在所述第一玻璃层背向第一粘胶层的一面设有抗刮层,所述第一玻璃层与抗刮层之间设有第三粘胶层。
作为具体化,所述智能变色膜为偏铝酸锂薄膜层。作为具体化,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为线型碳酸聚酯层。作为具体化,所述抗刮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乙烯复合物层。作为具体化,所述智能变色膜的厚度为1.0至1.8微米。作为具体化,所述抗刮层的厚度为4.0至8.2微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设有智能变色膜,能够避免刺眼的强光影响驾车者的视线,保障驾车者的行车安全,并且能过滤紫外线等有害射线保护人体皮肤的健康;又由于设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乙烯复合物组成的抗刮层,使得车窗玻璃更为结实坚固,抗刮能力大幅度提升;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产业化制造,适合大多数经济型汽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抗刮变色车窗玻璃,所述车窗玻璃设有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在所述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之间设有智能变色膜3,在第一玻璃层1与智能变色膜3之间设有第一粘胶层4,在智能变色膜3与第二玻璃层2之间设有第二粘胶层7;在所述第一玻璃层1背向第一粘胶层4的一面设有抗刮层5,所述第一玻璃层1与抗刮层5之间设有第三粘胶层6。其中,智能变色膜3为偏铝酸锂薄膜层,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为线型碳酸聚酯层,所述抗刮层5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乙烯复合物层,而智能变色膜3的厚度为1.6微米,抗刮层5的厚度为7.0微米。由于在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之间设有智能变色膜3,能够避免刺眼的强光影响驾车者的视线,保障驾车者的行车安全,并且能过滤紫外线等有害射线保护人体皮肤的健康;又由于设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乙烯复合物组成的抗刮层5,使得车窗玻璃更为结实坚固,抗刮能力大幅度提升;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产业化制造,适合大多数经济型汽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七珠,未经刘七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83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插座
- 下一篇:金属线性膨胀系数实验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