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低差速床布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0712.7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3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王小平;吴东火;徐勇敏;边际;雷明;桂北芳;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0 | 分类号: | F23C10/20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低 差速床布风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化床锅炉布风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高低差速床布风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带埋管的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普遍存在埋管磨损大,锅炉效率低的问题,而且这类锅炉较难解决锅炉多种燃料都适用的问题。
中国专利“燃煤锅炉高低床布风装置”(ZL200520097663.6)与专利“具有自然循环埋管的差速流化床结构”(ZL01257282.9)是我公司为解决埋管磨损大而研制的布风结构,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上述专利在大大解决埋管底部的磨损,埋管在与主床相邻的端部其磨损还是比较大,其磨损均为主床物料向上流化时对埋管的冲刷,因此在主、副床风室之间布置隔墙,就避免了主床物料对埋管直接向上的冲刷。同时由于在主、副床风室之间布置隔墙,使得主、副床风室之间的内循环较明显,可大大提高颗粒在密相区床层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低差速床布风结构,它能较好解决流化床锅炉其埋管磨损大,锅炉效率低,适用多种燃料等问题,即可节约能源,又达到环保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高低差速床布风结构,它包括主床风室、主床风板、副床风室、副床风板、副床、主床、埋管、隔墙、回流孔,其特征是主床风室的两侧连有副床风室,副床风室的上方通过副床风板还设有副床,主床风室的上方通过主床风板设有主床,主床风板与副床风板有300—1000mm高度差,主床和副床之间连有一道高约700~1500mm隔墙,在隔墙下端设有数量若干的回流孔,埋管布置在副床中。埋管采用多排布置方式。
锅炉燃料落入主床,在主床密相区上形成3~5m/s流化风速;锅炉燃烧时在主床上未燃尽的、颗粒在0—2mm的燃料,通过炉膛上部或隔墙进入副床风板,在副床风室密相区上形成1.5~2.5m/s流化风速,副床风室中的颗粒与布置其上的埋管进行传热,由于浓度与压力的作用,物料由隔墙下回流孔进入主床,物料形成循环燃烧与传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高低差速床布风结构通过在主床和副床风室之间设置的隔墙,将锅炉的燃烧与传热分开,通过主床与副床风室的速度差与梯级结构,完成不同物料粒径的分床流化,满足主床与副床风室的不同的流化速率差的要求,从而实现主床与副床风室之间的循环燃烧,达到提高燃烧效率;同时又由于隔墙的存在,避免了主床物料对埋管直接向上的冲刷,降低埋管磨损的目的。本发明结构适用于煤、矸石、油页岩、生物质燃料及生活垃圾等多种燃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主床风室 1-1、主床风板 2、副床风室 2-1、副床风板 3、副床 4、主床 5、埋管 6、隔墙 7、回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主床风室1上设有主床4,主床风板(1-1)与副床风板(2-1)有300—1000mm高度差,主床4和副床3之间设有一道高约700~1500mm隔墙6,在隔墙下端设有数量若干的回流孔7以利于物料的循环,埋管5布置在副床3的上部。锅炉燃烧时重质与粗颗粒燃料进入主床4,主床流化风速为3??~5m/s;轻质与细颗粒燃料进入副床风室,副床风室流化风速为1.5~2.5m/s。在主床上未燃尽的、颗粒在0—2mm的燃料,通过上部或隔墙6进入副床3继续燃尽,并与布置其上的埋管进行传热,由于浓度与压力的作用,物料由隔墙下回流孔7进入主床4,物料形成循环燃烧与传热。主床4与副床3通过上下高差的布置,形成主床4与副床3的3000—10000Pa静压差别,完成不同物料粒径的分床流化,满足主床4与副床3的1~3倍速率差的要求,从而实现主床4与副床3之间的循环燃烧,达到提高燃烧效率。同时由于主、副床风室之间布置的隔墙,避免了主床物料对埋管直接向上的冲刷,降低埋管的磨损,且适用多种燃料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07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宽扁火焰蓄热式烧嘴
- 下一篇:一种锅炉改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