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池外壳的防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0992.1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6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于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鼎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池 外壳 防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电池外壳的防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因环保、比能高和重量轻等优点而受到重视。但是,锂电池却一直潜藏着爆炸的危险,由于应用愈来愈广,爆炸事件也层出不穷。锂电池的爆炸一般是因为电池可能出现非正常使用或电池内出现异常短路而造成电池内部温度上升,电池内部压力增高,电池外壳承受不了电池内部压力而出现瞬间破坏性、无方向性的开裂。
传统的电池为避免发生爆炸通常都设有防爆排气装置,如最常见的钮型镍镉和镍氢电池的金属外壳正极表面的正中央加工出形状如“+”、“米”、“C”或“工”的凹线,这些凹线是相对易破的部分,会先行破裂使内部压力减轻,但这些凹线的设置很容易误导使用者对电池极性的理解;同时,位于表面中央的凹线也会妨碍连接片的点焊过程,可能产生连接不良或者连接过程中改变凹线的排气特性,破坏凹线原有的防爆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加迅速可靠的释放、排泄压力的新型电池外壳的防爆结构,以提高锂电池的安全防爆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池外壳的防爆结构,它包括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的正、负极侧面上设置有防爆刻痕,所述防爆刻痕呈两条对称的圆弧,所述防爆刻痕位于设计上要求电池外壳发生形变的最大处。
优选地,所述防爆刻痕的深度为电池外壳壁厚的50%。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针对电池在发热、发鼓过程中内压不断升高,如果不及时排除内压极易产生爆炸的情况,结合电池内压升高过程中电池外壳的形变,在发生形变的最大处设置防爆刻痕,以利于电池的防爆排气;同时,圆弧形的防爆刻痕可以在电池外壳开裂时呈现外翻的撕裂形状,更利于电池的排气,安全防爆效果好、实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暴刻痕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电池外壳的防爆结构,它包括电池外壳1,在电池外壳1的正、负极侧面上设置有防爆刻痕2,防爆刻痕2呈两条对称的圆弧;针对电池在发热、发鼓过程中内压不断升高,如果不及时排除内压极易产生爆炸的情况,并结合电池内压升高过程中电池外壳1的形变,防爆刻痕2位于设计要求中的电池外壳1发生形变的最大处,从而加强电池的防爆排气效果。
同时,防爆刻痕2的深度为电池外壳1壁厚的50%,以最常见的铝壳电池为例,防暴刻痕2的深度一般设置在0.13mm左右。
另外,防暴刻痕2设计成圆弧形相比于传统的“+”、“米”、“C”或“工”形,更有利于气流组织、便于电池排气,从而保证防爆刻痕2可以在电池外壳1开裂时呈现外翻的撕裂形状,具有很高的安全防爆效果和实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鼎力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鼎力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09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用简便的钒电解液制备装置
- 下一篇:电动童车用电池保护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