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式组合桥钢-混凝土桥台结合部的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1164.X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4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擎;左一泽;吴杰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组合 混凝土 桥台 结合部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体式钢混组合桥的关键部位桥台结合部的构造。
背景技术
整体式组合钢板梁桥在中小跨径桥梁中推广使用,可以改善现有桥梁伸缩缝引起的桥梁出现破损的问题。钢梁—混凝土桥台结合部是整体式桥梁的关键受力部位,两侧构件材料不同、刚度变化较大,需将钢梁所受轴力、剪力和弯矩等内力作用平稳过渡到桥台中去。但目前整体式组合桥梁的桥台结合部连接件设计偏于考虑单向受力,在结构受到外弯矩作用时,钢梁底缘与混凝土存在较大的滑移量,降低了桥梁承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式组合桥梁的桥台结合部的构造,改善现有桥梁伸缩缝引起的桥梁出现破损的问题,通过翼缘板和承压板的承压作用、连接件的传剪作用以及压剪混合力偶三种方式,将钢梁中的内力平稳过渡到桥台中去,增强结合效果,并减少了钢梁底缘与混凝土在结构受到外弯矩作用时的滑移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整体式钢与混凝土组合桥的桥台结合部的构造形式,它主要包括混凝土桥台、钢梁,在混凝土桥台内部设置构造钢筋,在钢梁、混凝土桥台之间设置有连接件。
混凝土桥台构造与普通带支座桥梁类似,结合部外置钢梁的末端外伸一个L形工字钢结构直接竖直插到混凝土桥台中,钢梁与混凝土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
在插入混凝土中的腹板上开设几排圆孔,孔中贯穿钢筋,形成一种连接件,并在插入桥台台背的钢梁上固定连接一开口的开孔板连接件以保证连接性能。
开口的开孔板连接件板体上设有圆孔,圆孔的一端设有开口。
钢梁腹板上开设的三排圆孔间距布置可以为等间距或不等间距。
在钢梁与混凝土竖向方向上的交界面上,固定连接一块承压板。
在钢梁端部产生较大的压应力处,设置加劲构造。
在混凝土桥台中设置竖向主钢筋、竖向主钢筋焊接筋、竖向辅助筋及箍筋构成钢筋笼,并在混凝土受拉区设置纵向加强筋。
所述固定连接为焊接。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插入混凝土中的腹板上开设几排圆孔中的贯穿钢筋及插入桥台台背的钢梁上焊接的改进的开孔板连接件保证了连接性能;
改进的开孔板连接件与传统开孔板连接件受力性能相近,但钢筋可以轻松的从钢板的开口处放入开孔板内,操作简单,施工方便。
受压区、受拉区配置的钢筋使桥台能够在极限荷载下继续承载弯矩,保证混凝土的刚度,减小混凝土的裂缝;
承压板为混凝土与钢结构提供承压作用,在结构受到外弯矩作用时,使钢梁底缘与混凝土滑移量变小;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将钢梁中的内力平稳过渡到桥台中去,可以改变梁-台结合部的破坏模式,增强结合效果,从而提高承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钢梁的立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混凝土桥台1、钢梁2、承压板3、纵向加劲肋6、竖向加劲肋7、钢筋,混凝土桥台1构造与普通带支座桥梁类似,结合部外置钢梁2的末端外伸一个L形工字钢结构直接竖直插到混凝土桥台1中,钢梁2与混凝土桥台1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
在插入混凝土1中的钢梁2的腹板上开设若干圆孔8,例如图2中所示的开设3行3列共九个圆孔,并在插入桥台台背的钢梁2上固定连接例如焊接一开口的开孔板连接件5,若干横向钢筋9从腹板的三排圆孔及开孔板连接件5一排圆孔中垂直贯穿而过,保证了连接性能。在混凝土受压区、受拉区均设置构造钢筋。
在钢梁与混凝土台背交界位置,紧靠混凝土桥台外侧于钢梁腹板2上垂直于腹板焊接一块承压板3,并垂直于承压板3设置加劲构造例如纵向加劲肋6,避免钢梁端部受压失稳。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施工精度要求低,将钢梁中的内力平稳过渡到桥台中去,可以改变梁-台结合部的破坏模式,增强结合效果,从而提高承载力。
其中,钢承压板厚度,腹板上开孔的个数、孔径及贯穿钢筋直径等可根据结构受力大小进行调整,贯穿钢筋的长度可根据混凝土钢筋笼中同向钢筋的长度确定,加劲构造的具体形式可根据钢板的加工情况作出调整,此不赘述。
本文中所述“设置构造钢筋”,即在混凝土桥台内部按照(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配筋原则设置横向分布钢筋、纵向分布钢筋及箍筋,此不赘述。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对于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11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资源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使用集中器实现网络安全隔离的方法及集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