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山隧道新型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2556.8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1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陆志东;何家发;彭小平;康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刘湘舟 |
地址: | 33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山 隧道 新型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支护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矿山隧道开挖的新型隧道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矿山隧道等地下工程的隧道开挖后,为了有效的约束和控制围岩变形,加强围岩的稳定性,保证施工安全,均需要施作必要的支护结构。目前用于软弱破碎围岩地段的支护方法一般均为新奥法施工,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它是以隧道工程经验和岩体力学的理论为基础,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合在一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的一种施工方法。
复合式支护是以新奥法理论作为指导的一种现代支护结构,主要使用喷锚支护作为初期支护,模拟混凝土作为二次支护的一种组合支护结构,一般等待初期支护后围岩的变形基本稳定后,再进行二次支护。复合式支护施工方法中,围岩的初期变形压力主要的受力部分为初期支护,但是当开挖通过地应力比较复杂的软岩破碎地段时,由于应力释放引起围岩碎胀变形,且变形量大、速度快、持续时间久,仅仅依靠初期支护不足以抑制围岩变形的发展,容易发生支护破坏开裂,造成严重的破损,失稳造成坍塌的事故的也不在少数,需要二次支护承受较大部分的后期围岩形变压力。这时二次支护就不再是单纯的缓冲结构,将承受荷载成为有效降低围岩应力的一部分有效支护结构,所以二次支护的加强是避免复杂地质条件下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造成的围岩塌方、支护结构破坏、拱架拆换等问题的关键。
目前的二次支护一般设置有二次支护锚杆,二次型钢钢架,二次支护钢筋网片最后喷射二次混凝土,而锚杆与型钢架之间、型钢钢架之间整体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山隧道新型支护结构,解决目前的二次支护中锚杆与型钢钢架之间、型钢钢架之间整体性较差的技术问题,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易造成围岩塌方、支护结构破坏、拱架拆换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山隧道新型支护结构,是由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组成的多层支护结构,其中二次支护包括二次支护锚杆、二次支护钢筋网片、型钢钢架和二次喷射混凝土,二次支护钢筋网片的外侧紧贴初期支护,内侧紧贴沿围岩间隔设置的型钢钢架上,前后相邻的两个型钢钢架之间还焊有加强背板,每个型钢钢架上均焊有若干锚杆吊环,所述锚杆吊环的内径大于二期支护锚杆的外径,二期支护锚杆穿过锚杆吊环将二次支护钢筋网片锚固在围岩上,所述二次支护锚杆、二次支护钢筋网片、型钢钢架、加强背板和锚杆吊环通过二次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体。
所述锚杆吊环可间隔对称焊接或间隔交错焊接在型钢钢架的两侧边缘。
所述初期支护可包括初期支护锚杆、初期支护钢筋网片和初期喷射混凝土,其中初期支护钢筋网片覆盖围岩表面,初期支护钢筋网片由锚入围岩中的初期支护锚杆连接固定,两者通过初期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体。
所述型钢钢架可为双轴对称工字钢或单轴对称工字钢。
所述加强背板可为角钢、槽钢或钢管,每两个前后相邻的型钢钢架之间设置三块以上。
所述二次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可为100mm-200mm。
所述初期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可为30mm-50mm。
所述型钢钢架为拱形,其两底端之间可连接横向底梁,将型钢钢架连接为闭环结构,所述横向底梁可为双轴对称工字钢、单轴对称工字钢或槽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型钢钢架上设置二次支护锚杆的吊环,型钢钢架之间使用加强背板连接,克服了传统二次支护中锚杆与型钢钢架之间、型钢钢架之间整体性较差的技术问题,使整个二次支护的受力保持一致,增强结构整体性和对围岩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隧道两侧的型钢钢架底部设置底梁,底梁将两个型钢钢架连接为一体,增加了型钢钢架对围岩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易造成围岩塌方、支护结构破坏、拱架拆换等技术问题,由初期支护和新型二次支护形成的复合式支护结构,稳定性可靠性更强,其与周围破碎的岩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降低围岩应力,确保了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隧道顶部支护结构中A-A剖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隧道边墙B方向的二次支护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初期支护锚杆、2-初期支护钢筋网片、3-初期喷射混凝土、4-二次支护钢筋网片、5-二期支护锚杆、6-型钢钢架、6.1-型钢钢架a、6.2-型钢钢架b、7-加强背板、8-锚杆吊环、9-横向底梁、10-二次喷射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25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山隧道吊环固定式支护结构
- 下一篇:放顶煤转载机封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