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铜包铝水平连铸的牵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4824.X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3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连忠;董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8 | 分类号: | B22D11/08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矫智兰 |
地址: | 264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铜包铝 水平 牵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铜包铝水平连铸的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水平连续铸造是液态金属经冷却装置,由牵引装置慢速牵引已经凝固的金属成形,而后续液体金属不断补充,进入冷却装置继续冷却,这样形成连续不断铸造坯料。水平连铸的牵引机引锭杆开始时与引锭头连接,引锭头插入到结晶器当中,使铜液、铝液在结晶器当中与引锭头凝结到一起,两辊压紧牵引铸坯,将金属棒坯牵引出结晶器。原有的牵引机用于水平连铸铜包铝存在着一定缺陷:1、牵引机位置不可调,机座固定于混凝土地面,如需与铸造中心线对中,需调整铸造设备的位置,这样带来设备调试的不方便;2、牵引设备精度偏低,主要是由于多级的传动机构产生间隙,另外由于被牵引坯料与牵引辊、压紧辊产生相对滑动造成输出延迟;3、牵引上辊采用液压压下方式,一方面液压设备笨重,需单独液压站,另一方面液压系统需定期更换液压油,使生产成本提高,并且对现场造成油污染;4、系统选择继电器及变频电机控制的系统,继电器使用寿命受环境影响较大,在铸造环境中易损坏,而且容易发生打火现象,有安全隐患,对变频电机的命令输出只能执行简单动作,不能进行编程设置,其控制牵引机的灵敏灵敏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铜包铝水平连铸的牵引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水平连铸牵引装置机座不可调、牵引设备精度低、存在安全隐患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铜包铝水平连铸的牵引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设有可调底座,可调底座上设有伺服电机、减速器及机架,机架上设上压紧辊,上压紧辊下端设有牵引辊,牵引辊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相连,可调底座上分别安有纵向顶丝、横向顶丝,牵引辊上设有高度调节螺母;
机架上端安有气缸,气缸与上压紧辊相连接;
上压紧辊表面光滑,牵引辊表面刻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对牵引机机架采用了可以横向、纵向调节的方式,可对牵引机高度进行调节,能够非常灵活高效的找到铸造中心线,提高了调机效率;单级减速器传动以及下牵引辊压花使设备不存在传动间隙及辊面滑动,设备牵引精度高,反推精度误差控制到在10μm以内,时间精度控制在1ms以内,输出响应无延迟;牵引上辊采用气动压下方式,一方面能够完全满足压下力要求,另一方面气动系统压力控制灵活方便,可操作性强;系统选择选用伺服电机及PLC控制,可实现编程控制,相比继电器、变频电机控制的系统,其牵引动作执行准确灵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零件说明:1、机架,2、伺服电机,3、气缸,4、上压紧辊,5、牵引辊,6、可调底座,7、减速器,8、固定底座,9、横向顶丝,10、纵向顶丝,11、高度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一种用于铜包铝水平连铸的牵引装置,包括固定底座8,固定底座8上设有可调底座6,可调底座6上设有伺服电机2、减速器7及机架1,机架1上设上压紧辊4,上压紧辊4下端设有牵引辊5,牵引辊5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7相连,可调底座6上分别安有纵向顶丝10、横向顶丝9,牵引辊5上设有高度调节螺母11,机架1上端安有气缸3,气缸3与上压紧辊4相连接,上压紧辊4表面光滑,牵引辊5表面刻花。
编程控制器输入指令,伺服电机2经减速器7通过联轴器将动力传给牵引辊5,上压紧辊4通过气缸3气动压下,设定到所需的压力值将坯料压紧,牵引辊5将执行的动作直接传递给坯料完成牵引动作。
牵引辊5高度可调,通过高度调节螺母11,调节丝杠上的位置来调节牵引辊高度,调节范围0~10mm,上压紧辊4压下力的调节依靠气动控制系统,通过气缸3来调节上压紧辊4的压下与升起,最大可调节行程为150mm,压下力大小通过调节气压大小可实现,横向顶丝9调节牵引机左右位置,调节范围0~200mm,纵向顶丝10调节牵引机前后位置0~300mm,由此可在三个坐标进行调整,通过调整牵引机的中心线与铸造中心线相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48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真空铸钢锭中间包
- 下一篇:带水冷却装置的浇筑用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