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顶驱对开式吊环适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5760.5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7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德;李春生;蒋松松;李想;耿建华;黎恒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顶驱技术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02 | 分类号: | E21B3/02;E2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张飙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开 吊环 适配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机电工程,尤其是一种顶驱对开式吊环适配器。
吊环适配器,顾名思义,它的两个耳朵上挂有吊环,吊环下部连接吊卡。吊环适配器的作用有三点:1)在起、下钻作业时,井下钻具的重量通过吊卡、吊环最终全部施加在吊环适配器上,吊环适配器起到了承重的作用;2)作为倾斜油缸、背钳、IBOP等机构的液压油路连接通道;3)由马达驱动其进行旋转运动,带动吊环、吊卡,在钻台面上协助钻井工人完成各种辅助工作,充当机械手。
顶驱分为单承载通道顶驱和双承载通道顶驱。单、双承载通道顶驱,分别有一条和两条承载通道。当钻进时,这两类顶驱的载荷传递方式一样,都是将井下的钻具重量通过锥形丝扣连接传递给主轴,最终传递给齿轮箱。而不同在于:当起、下钻作业时,单承载通道顶驱是将吊环适配器承载的钻具重量通过承载环,最终传递给主轴,这样在钻进和起下钻两种工况下,主轴均需要受力。为了保证主轴的强度,减轻主轴的承重负担,国内大部分厂家采用双承载通道顶驱。此类顶驱都设计承载颈作为其中一个承载通道。当起、下钻作业时,井下钻具的重量通过吊环适配器传递给承载颈,进而传递给齿轮箱,因此载荷通道绕过了主轴,进而保证了主轴的强度。
双承载通道顶驱,吊环适配器装配在承载颈上,液压系统的旋转密封机构设计在吊环适配器和承载颈上,因此吊环适配器既是承载部件,也是液压系统联接通道,必须严格控制旋转精度和轴向位移,这增加了加工难度。同时在承载颈和吊环适配器之间需要装配三副轴承,并且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维护更换都十分繁琐,其中的承载轴承,由于径向尺寸大,间接地加大了吊环适配器的径向尺寸,造成了不必要的空间浪费。
更重要的是,两吊环间距拉大,使得这类双承载通道顶驱必须配有非国标的专用大尺寸吊卡,降低了互换性,更加大了钻具到吊环之间的力臂,使吊环的受力加大,影响吊环强度和使用寿命。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经过改进,降低了设计要求和加工难度,减小了径向尺寸,简化了维修工作,并提高了使用寿命的顶驱对开式吊环适配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顶驱对开式吊环适配器,包括左吊环适配器单元和右吊环适配器单元,两个单元组合后安装在承载颈上,其中,左吊环适配器单元和右吊环适配器单元的安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凹嵌槽和第一凸嵌体,承载颈的安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凹嵌槽和第二凸嵌体,第一凹嵌槽和第二凸嵌体相适配镶嵌安装、第一凸嵌体和第二凹嵌槽相适配镶嵌安装,各个凹嵌槽和凸嵌体整体安装后完成载荷的传递。
进一步,所述左吊环适配器单元和右吊环适配器单元之间通过两根长销连接。
进一步,所述左吊环适配器单元和右吊环适配器单元之间通过两根长销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嵌槽和第二凸嵌体的镶嵌安装处设置有滑动轴承,第一凸嵌体和第二凹嵌槽的镶嵌安装处设置有滑动轴承。
进一步,若干个所述第一凹嵌槽和第一凸嵌体相互间隔设置。
进一步,若干个所述第二凹嵌槽和第二凸嵌体相互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吊环适配器和承载颈之间设置有4对所述第一凹嵌槽和第二凸嵌体形成的镶嵌结构。
进一步,所述吊环适配器和承载颈之间设置有4对所述第一凸嵌体和第二凹嵌槽形成的镶嵌结构。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国内现有双承载通道顶驱的各种弊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滑动轴承更经济,可靠性更高,维护更换时间短,而且弥补了采用滚动轴承使得吊环适配器整体尺寸过大的缺陷,节约了空间,无需单独设计吊卡,并改良了吊环的受力情况,提高了钻井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中吊环适配器不承担液压系统的连接工作,降低了吊环适配器的设计要求和加工难度,节约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顶驱技术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顶驱技术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57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