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6321.6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5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森中翔一朗;古越太郎;大舘了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P5/10 | 分类号: | F01P5/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冷却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向气缸盖和气缸体供给冷却水的泵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对具有气缸盖、气缸体及曲轴箱的内燃机进行冷却的、装备有水泵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已为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中,在曲轴箱的侧面,配置有向气缸盖和气缸体供给冷却水的水泵,并且,在气缸体的侧面,设置有与气缸盖的水套连通的上侧冷却水入口、及与气缸体的水套连通的下侧冷却水入口。
另外,水泵的排水口与气缸体的上侧冷却水入口及下侧冷却水入口之间,通过外部管道而连接。因此,从水泵中排出的冷却水经由管道而被供给到气缸体的上侧冷却水入口及下侧冷却水入口。然后,被供给到上侧冷却水入口的冷却水被送入气缸盖的水套中;被供给到下侧冷却水入口的冷却水被送入气缸体的水套中。
然而,由于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中,水泵的排水口与气缸体的冷却水入口之间是通过外部管道连接的,所以,必须在兼顾水泵及气缸体各自的热膨胀的情况下,对它们之间的连接面进行密封。
同样,由于水泵的排水口与气缸盖的水套之间是通过外部管道直接连接的,所以,必须在兼顾水泵、气缸盖及气缸体各自的热膨胀的情况下,对它们的连接面进行密封。
因而,存在难以提高密封性能这一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6292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密封性能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采用以下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是对具有气缸盖和配置在该气缸盖下方的气缸体的内燃机进行冷却,且在所述气缸体的侧面配置有泵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缸体的侧面,设有用于所述气缸体的冷却的第1流入口、和用于所述气缸盖的冷却的第2流入口,从所述泵中排出的冷却水分别流入所述第1流入口和所述第2流入口,所述第2流入口与所述泵的排水口直接连通,且所述第2流入口具备使冷却水从所述气缸体的侧面直接流入所述气缸盖中形成的水套的连通路,在所述气缸盖上,形成有将所述冷却水从所述水套中排放到外部的流出口。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的长处在于,从在气缸体的侧面配置的泵中排出的冷却水经由与泵的排水口直接连通的气缸体的第2流入口,而直接流入气缸盖的水套内。因此,与使冷却水从泵的排水口经由外部管道而直接流入气缸盖的情况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不需要管道,其结果,从泵的排水口至气缸盖的水套为止的冷却水流通路径中,需要在考虑热膨胀的前提下进行密封处理的连接部位减少,从而能够提高冷却装置的密封性能。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中,可以更具体地采用所述第1流入口与所述泵的排水口直接连通,从所述第1流入口流入的所述冷却水经由所述气缸体和所述气缸盖,而从形成在所述气缸盖上的所述流出口排出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图。
图2是从下方看本实施方式的气缸盖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上方看本实施方式的气缸体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内燃机)100如图1所示那样,具备:气缸体10、在气缸体10的上方配置的气缸盖20、发动机旁组件(水泵30)、温控器组合40、以及散热器50。
如图1及图3所示,在气缸体10的侧面,配置有与该气缸体10直接接触的水泵30。该水泵30上形成有分别排出冷却水的第1排水口31和第2排水口32。
另外,水泵30是由发动机100的曲轴驱动的机械式水泵(未详细图示)。水泵30的驱动轴上设置的水泵皮带轮与发动机100的曲轴上设置的曲轴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而连接。由此,当曲轴进行驱动时,水泵30被皮带带动。
在气缸体10的侧面,形成有使冷却水流入气缸体10的第1流入口11、和使冷却水流入气缸盖20的第2流入口12。第1流入口11与水泵30的第1排水口31直接连通。第2流入口12与水泵30的第2排水口32直接连通。
气缸体10的上方的面上,如图3所示那样,形成有使冷却水向气缸盖20流通的第2连通用流出口13。该第2连通用流出口13通过在气缸体10内形成的连通路14(参照图1)而与第2流入口1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63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