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温差发电装置的脉动热管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8333.2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3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庆山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F7/02;F28F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700 河南省襄***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温差 发电 装置 脉动 热管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力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温差发电装置的脉动热管散热器。
背景技术
温差发电利用塞贝尔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具有结构简单,热电转换简便,无噪音,安全,可靠等特点,在多种场合得到应用。实验表明,温差发电的热电转换效率与模块冷、热两面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发电效率就越高,发电量越大。在热电转换过程当中,由于电流的运动,热量迅速的从热端向冷端转移聚集,如果不能迅速有效地将转移过来的热量输送出去,将导致模块冷端的温度上升,模块冷、热两面的温差就会减小或消失,对温差发电产生直接影响。目前,温差发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冷端的散热问题。常规的铝合金型材散热器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温差发电装置在不同场合的需要。铝合金型材散热器不但重量大,而且由于受金属导热性质的限制,热阻大,温度梯度明显,传热效率低,且需要加装风扇进行强制风冷散热,带来振动和噪音等弊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温差发电装置的脉动热管散热器,本实用新型导热密度大,传热效率高,换热能力强,运行稳定,无振动噪音;且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制作容易。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导热基板1,脉动热管2,固定卡扣3,工质灌注管口4和固定丝孔5;所述脉动热管2为小口径毛细管,由整条连续的管材经多道环路弯曲制成,多道环路管子依次排列组合,形成闭式的环路脉动热管散热系统。
所述导热基板1由上基板和下基板组成,上基板和下基板的贴合面设置有与脉动热管直径尺寸相等的半圆形沟槽,上基板和下基板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固定丝孔5。多道环路弯曲的毛细管与上基板和下基板的半圆形沟槽贴合在一起,用螺丝将导热基板1的上基板和下基板固定,固定在导热基板1中的管段作为蒸发段,设置在导热基板1以上的管段作为冷凝段。
所述固定卡扣3由上卡条和下卡条组成,上卡条和下卡条上设置有与脉动热管直径尺寸相等的半圆形沟槽结构。将冷凝段环路管子用固定卡扣固定,使脉动热管散热器定型。
所述工质灌注管口4设置在脉动热管2的两端管口闭合处,用于抽真空和灌注导热工质。脉动热管2在真空状态下灌注45%左右的工质,并保证绝对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是由整条连续的管材经多道环路弯曲组合制成的闭式脉动热管散热系统,整条管路无焊接,散热器具有稳定的安全可靠性能;本实用新型采用蒸发段在下端的底部加热方式,既能保证蒸发段良好的液体回流,又能保证脉动热管的导热性能和脉冲频率稳定运行;脉动热管的整条管路可以随意弯曲延伸,扩展适宜的散热面积,适应热流密度的换热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脉动热管散热器导热密度大,传热能力强,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运行稳定,无振动噪音;且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制作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脉动热管散热器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脉动热管散热器的导热基板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脉动热管散热器的固定卡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导热基板(1),脉动热管(2),固定卡扣(3),工质灌注管口(4)和固定丝孔(5)。
如图1和图2所示:导热基板(1)由上基板和下基板组成,上基板和下基板的贴合面设置有与脉动热管直径尺寸相等的半圆形沟槽,上基板和下基板的边角处设置有固定丝孔(5)。脉动热管与上基板和下基板上的半圆形沟槽紧密贴合在一起,用螺丝将导热基板1锁定。脉动热管(2)两端管口的闭合处设置贴合在一起,用螺丝将导热基板1锁定。脉动热管(2)两端管口的闭合处设置有工质灌注管口(4)。
如图3所示:固定卡扣3由上卡条和下卡条组成,上卡条和下卡条设置为与脉动热管直径尺寸相等的半圆形沟槽结构。冷凝段管子与沟槽紧密贴合,由固定卡扣3固定成形。
导热基板(1)由铝型材经加工制成;脉动热管(2)由铜材质或者铝材质的毛细管制成;固定卡扣3用金属薄板冲压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庆山,未经陈庆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83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