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电压柱式叠层组合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8991.1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8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薛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树超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1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章陆一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 柱式叠层 组合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电压柱式叠层组合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种移动电器、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电池作为一种常用的移动能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电器、电子产品上。但这些电器对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不但要求高容量、大电流,还要求提供较高不同的电压。一次电池单体电压一般都在1.5V,最高的也就是3V;二次电池镍镉、镍氢等单体电池电压只有1.2V;锂电池也只有3.6V,都不能满足高于3.6V以上的需要。
由于现在移动电器、电子产品越来越精细,用单体电池外联式点焊成电池组的方式,一方面体积大,影响电器电子产品的整体设计,另一方面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目前市场上也有用多颗扣式电池内串的电池组,但电池组的外壳都采用铁皮卷接成筒形结构,然后两头封口,外壳接缝处容易锈蚀、漏液,会影响整体电池的质量,并且制作工艺也不简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电压柱式叠层组合电池,该组合电池可防止漏液,并且制作工艺简单。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电压柱式叠层组合电池,包括金属壳及位于所述金属壳内的多个串联的单体电池,所述金属壳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有底筒形镀镍钢壳,所述金属壳的筒壁内设置有内绝缘套,所述多个单体电池位于所述内绝缘套中并且负极向下、正极向上依次叠置在所述金属壳的底壁上,最下层的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直接与所述金属壳的底壁接触,最上层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上面依次布置有弹簧垫圈、假盖及外绝缘垫圈,所述金属壳的开口端向内卷曲压在所述外绝缘垫圈上,所述假盖的中部设置有高出所述金属壳开口端面的第一凸起。
所述金属壳的底壁中部设置有向外凸的第二凸起。
所述假盖的边缘与所述内绝缘套之间设置有内绝缘上垫。
所述内绝缘套采用薄绝缘塑料。
所述弹簧垫圈采用具有弹性的镀镍环形金属片。
所述单体电池采用扣式或柱式的一次电池或二次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壳采用有底筒形镀镍钢壳,避免了拼接缝的锈蚀和漏液等影响电池质量的缺陷,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密封性和耐腐蚀性,可防止漏液,强度大,经久耐用;封口采用金属壳的开口端向内卷曲而成,简化了组合工艺,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中,包括金属壳1、内绝缘套2、单体电池3、外绝缘垫圈4、内绝缘上垫5、弹簧垫圈6、假盖7、第一凸起8、第二凸起9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电压柱式叠层组合电池,包括金属壳1及位于金属壳1内的多个串联的单体电池3。
本实用新型中的金属壳1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有底筒形镀镍钢壳,金属壳1的底壁中部还设置有向外凸的第二凸起9。钢壳镀镍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密封性和耐腐蚀性,可防止漏液,强度大,经久耐用,也不需两端封口。金属壳1采用AAA、AA、A、SC、C、D等型号的标准拉伸钢壳,通用性强,适用于电动玩具、仪表和小型随身电器、电子产品等。
金属壳1的筒壁内设置有内绝缘套2,多个单体电池3位于内绝缘套2中并且负极向下、正极向上依次叠置在金属壳1的底壁上。最下层的单体电池3的负极直接与金属壳1的底壁接触,最上层的单体电池3的正极上面依次布置有弹簧垫圈6、假盖7及外绝缘垫圈4,金属壳1的开口端向内卷曲压在外绝缘垫圈4上固定住外绝缘垫圈4。该封口工艺简明实用,不需要滚槽,直接封口。
外绝缘垫圈4是假盖7与与金属壳1之间的绝缘体。假盖7的边缘与内绝缘套2之间还设置有内绝缘上垫5,防止假盖7与金属壳1壳体接触短路。
内绝缘套2采用薄绝缘塑料,置于金属壳1内,紧贴在金属壳1的内壁上,隔离单体电池3和弹簧垫圈6与金属壳1内壁接触,起绝缘作用,以防止叠起的单体电池3短路。
单体电池3采用扣式或柱式的一次电池或二次电池,其数量数量和大小根据所需电压和其它要求选择。
弹簧垫圈6采用具有弹性的镀镍环形金属片,其作用是封口后能使单体电池3与假盖7以及金属壳1之间紧密接触,减少接触电阻。弹簧垫圈6既是最上层的单体电池3的正极与假盖7之间的弹性连接导体,又是最下层的单体电池3的负极与金属壳1的底壁紧连接的压力源。弹簧垫圈6还可起缓冲作用,防止封口时的压力造成壳内单体电池3的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树超,未经薛树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89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高温老化防爆箱
- 下一篇:基于光子晶体的新型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