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方型锂离子电池入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9812.6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3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杰;张大治;李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方型 锂离子电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方型锂离子电池入壳装置。
锂离子电池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于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等移动产品,具有容电量大、长循环寿命质量轻等优点。相关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提升生产效率是本领域从业人员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企业在电池极组入壳的过程中,对于无法使用自动化设备的型号,需要人工将极组进入电池壳中。尤其在极组入壳时,由于纯手工操作,效率低、可靠性差、极易造成极组损伤,并且目前的高容宽大型号,极组与电池壳的间隙也越来越小,人工装配的难度越来越大,工作效率一直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提升装配可靠性和生产效率的新型方型锂离子电池入壳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方型锂离子电池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壳制具工装、支架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开有斜边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斜边上固定有入壳制具工装;所述入壳制具工装的一侧开有用于固定电池壳的豁口,另一侧开有通往豁口的内腔。
所述豁口的长度小于内腔的长度0.05mm。
所述入壳制具工装在另一侧的内腔入口的截面为梯形,目的在于方便将极组通过入壳制具工装的内腔到达豁口。
所述梯形的斜边与高的夹角优选为20°。
所述支架的斜边与垂直面的夹角为30‑60°。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地面固定连接的开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操作员将电池入壳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用左手在入壳制具工装的豁口处(左侧)放入电池壳,豁口将电池壳壁卡住,从右侧观察,只露出电池壳内腔;用右手将极组从内腔的入口处(右侧)通过入壳制具工装放入电池壳内,所述内腔入口的截面呈梯形,即漏斗型,以方便极组进入电池壳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轻松实现了极组入壳,工作效率高,而且入壳效果可靠,不良品率低,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极组挫伤;
(2)通过设置梯形的内腔入口,使操作员轻松实现极组入口,提升了工作效率;
(2)通过设置梯形的内腔入口,使操作员轻松实现极组入口,提升了工作效率;
(3)入壳制具工装安装在支架的斜边上,可以根据操作员的身高调整斜边的倾斜角度,通过其可以调整一个较为舒适的工作姿态。
图1所示为电池入壳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电池入壳装置的正视图;
图3所示为入壳制具工装的豁口和内腔入口的截面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入壳制具工装、2是支架、3是底座、4是豁口、5是容腔入口。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方型锂离子电池入壳装置,包括入壳制具工装1、支架2和底座3,所述底座3上连接开有斜边的支架2,所述支架2的斜边上固定有入壳制具工装1;
如图2所示,所述入壳制具工装1的一侧开有用于固定电池壳的豁口4,另一侧开有通往豁口4的内腔5。
所述豁口4的长度小于内腔的长度0.05mm,这样豁口就能稳固的卡住电池壳,使其不会掉落或滑动。
如图3所示,所述入壳制具工装1在另一侧的内腔5入口的截面为梯形,目的在于方便将极组通过入壳制具工装1的内腔5到达豁口4;所述梯形的斜边与高的夹角a优选为20°;梯形的内腔入口,使操作员轻松实现极组入口,提升了工作效率。
如图1‑3所示,支架2的斜边与垂直面的夹角为30‑60°,可以根据操作员的身高调整斜边的倾斜角度,通过其可以调整一个较为舒适的工作姿态。
所述底座3上设置有与地面固定连接的开孔。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操作员将电池入壳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用左手在入壳制具工装1的豁口4处(左侧)放入电池壳,豁口4将电池壳卡住,从右侧观察,只露出电池壳内腔;用右手将极组从内腔5的入口处(右侧)通过入壳制具工装1放入电池壳内,所述内腔5入口的截面呈梯形,即漏斗型,以方便极组进入电池壳内;通过这样的操作,能够轻松实现了极组入壳,工作效率高,而且入壳效果可靠,不良品率低,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极组挫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98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极化C频段两端口双工器
- 下一篇:铅酸蓄电池分板机摇臂套及铅酸蓄电池分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