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线收圆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9875.1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9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马健;花虹;钮绣荣;金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变压器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H01F27/29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线收圆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变压器容量越大,对变压器制造工艺要求越严格,微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变压器运行事故。以往变压器导线与导线连接都采用磷铜焊接工艺,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黑烟,污染变压器器身,同时产生的焊渣、毛刺难以清除干净,易造成变压器局放不合格。需要一种更合理、可靠的连接方法,现如今采用冷压接方法实现线圈出头与导线的连接。一般低压线圈均为换位导线绕制,而换位导线一旦散开很难有效的将线圈出头插入接线端子内,难以实现冷压接,需要对散开的线圈出头压圆收紧后才能插入接线端子。传统的压模中的上下模呈半圆形,其收圆效果不佳,导线容易出现断根、断丝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收圆模具,其能够达到理想的压接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方案是一种导线收圆模具,它用于将导线压制成圆形,所述导线收圆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本体以及相对本体向下模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下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圆弧槽,该圆弧槽在垂直于突出部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圆弧形,所述下模的上部开设有一开口向上的开口槽,在上模与下模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开口槽包纳所述上模的突出部,且与所述圆弧槽形成圆形型腔。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设置在上模两侧的导轨以及开设在所述上模上且与导轨相匹配的凹槽,所述上模可沿导轨的长轴方向滑动。
优选地,所述圆弧槽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半圆形。
优选地,所述圆弧形的圆弧的度数小于等于180°。
优选地,该开口槽的下部与圆弧槽相匹配形成圆形型腔。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可以使散开线圈出头压圆收紧从而很容易插进接线端子内,达到理想的压接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线收圆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线收圆模具中上模的主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线收圆模具中上模的俯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线收圆模具中下模的主视图。
附图中:1、上模;11、本体;12、突出部;121、圆弧槽;13、凹槽;2、下模;21、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线收圆模具,它用于将导线压制呈圆形。
导线收圆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如附图1所示,上模1位于上方,下模2位于下方。上模1可相对下模2滑动以实现合模和开模,当上模1和下模2处于开模状态时,上模1和下模2之间构成型腔的部分相互脱离,当上模1和下模2处于合模状态时,上模1和下模2之间构成圆形型腔。
如附图2和3所示,上模1包括本体11以及一突出部12,该突出部12相对本体11向下突出,突出部12的下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圆弧槽121,该圆弧槽121构成上模1的型腔,即圆形型腔的一部分。该圆弧槽121在垂直于突出部12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圆弧形。具体的,该圆弧形的圆弧度数小于或等于180°。为了使得受力均匀,且模具开设简单,该圆弧槽121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半圆形。
如附图4所示,下模2的上部开设有一开口向上的开口槽21。在上模1和下模2滑动过程中,上模1的突出部12可在开口槽21中滑动。当上模1和下模2处于合模状态时,开口槽21的下部与圆弧槽121构成圆形型腔。具体的,开口槽21的上部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长方形,开口槽21的下部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圆弧形。
优选地,为了使得受力均匀,且模具开设简单,所述圆弧槽121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上半圆形。开口槽21的下部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下圆弧形。上半圆形和下半圆形构成一圆形型腔。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设置在上模1两侧的导轨以及开设在所述上模1上且与导轨相匹配的凹槽121,所述上模1可沿导轨的长轴方向滑动以实现开模和合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变压器厂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变压器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98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