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2258.7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2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康总江;魏书军;石宝才;宫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A01M1/02;A01M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捕 果蝇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诱捕装置,特别是涉及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
背景技术
在做林果种植、果品加工的工作中,果蝇是非常另人讨厌的一种昆虫,而且它是无处不在,特别是在混载果园及果品加工场所,它更是子子孙孙,繁荣昌盛;根据它的生物学习性,要想彻底、干净地消灭它,那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虽然效果不错,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人畜农药中毒事件,以及它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残留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发明人结合多年在害虫防治方面的工作经验,前人的科研成果和果蝇本身的生物学习性,研究、设计了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经实际诱捕试验观察,诱捕效果非常理想。随着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理念的逐步推广采用,采用高效、环保的方法来杀灭害虫的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利用其防逃逸诱捕器的原理及果蝇专用诱捕杀液,结合果蝇本身的生物学习性,研究、设计了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它能够在不破坏生物多样性、无残留,对人畜无害的条件下,将果蝇自动诱捕到诱捕器中,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专用器具。推广后可在防治果蝇工作中,将被广泛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利用防逃逸诱捕孔,果蝇专用诱捕杀液,结合果蝇本身的生物学习性进行研究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包括多个防逃逸诱捕孔,所述防逃逸诱捕孔,外开口直径大于内开口直径,并相连、相通,形成一体;防逃逸诱捕孔数一般为10—16个。
本实用新型的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所述防逃逸诱捕孔外直径为1.5cm、内直径为0.8 cm。
本实用新型的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所述果蝇专用诱捕杀液灌装高度为诱捕器的主体的95%。
本实用新型的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所述为它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诱捕器的主体与盖体靠4个突凹体相连接,主体与盖体非常吻合,主体的底端略小于接口端,盖体的顶端也略小于口端,并相连、内部相通,形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诱捕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单个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的价格低廉,将来易于大面积推广;
2)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它能够适合在多种场合消灭果蝇的需要,使它在更加接近自然的状态下消灭果蝇,而不影响其它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以此可以增加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3)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利用果蝇专用诱捕杀液,特别是适宜在不同的场所使用,使消灭果蝇的工作变得轻松自如,能够大大节省消灭果蝇的劳动用工,可提高工效60倍以上。
4)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可以根据诱捕杀液的自然蒸发情况,适时补充诱捕杀液,清捞诱捕到的果蝇,即可满足消灭果蝇之需。
5)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操作简便,适用于在多种生态条件下,对果蝇进行诱捕杀、也可以作为对果蝇的发生量做观察使用;便于推广和在不同的条件下应用。
6)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自重轻,便于携带,便于运输。
7)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还可作为采集试虫使用。
8)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单套诱捕器的总成本低廉,而且可多次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上盖结构及诱捕孔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主体,2盖体,3诱捕孔,4诱捕孔外口直径,5诱捕孔内口直径, 19诱捕杀液,18盖体有1.2CM的护沿,12护沿上有固定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所示,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包括诱捕器主体1,所述诱捕器主体1的顶端开口直径与底端开口直径不同,主体1的顶部设易拆装的盖体2,易拆装的盖体2与主体1的接口处有1.2CM的护沿18,护沿上有固定凹12,主体1上口外侧设有开关盖的凸起11,主体1的外壁凸起11与盖体2的固定凹12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诱捕器。
本实用新型的诱捕果蝇专用的诱捕器,所述诱捕器主体1的高度为16.0cm,口的外直径为12.0cm、口的内直径为11.6cm;盖体2的高度为12.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22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静电吸附包裹的抗滴落剂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可发酚醛树脂的制备方法